鄞
拼音
yín
注音一ㄣˊ
部首阝部 總筆畫13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AKGB 五行土 統(tǒng)一碼911E
筆順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フ丨
名稱橫、豎、豎、橫、豎、橫折、橫、橫、橫、豎、提、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部首阝部 總筆畫13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AKGB 五行土 統(tǒng)一碼911E
筆順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フ丨
名稱橫、豎、豎、橫、豎、橫折、橫、橫、橫、豎、提、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鄞
⒈ ?〔鄞縣〕地名,在中國浙江省。
⒉ ?姓。
統(tǒng)一碼
鄞字UNICODE編碼U+911E,10進(jìn)制: 37150,UTF-32: 0000911E,UTF-8: E9 84 9E。
鄞字位于中日韓統(tǒng)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鄞字收錄于 現(xiàn)通表 。
※ 鄞的意思、基本解釋,鄞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鄞
〈名〉
(1) 古地名 [Yin county]。春秋時屬越,即今浙江省鄞縣
(2) 通“垠” [limit;border]。如:鄞鄂(同“垠堮”。邊際;界限。引申指形體,軀體)
康熙字典
鄞【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說文》會稽縣名。《後漢·郡國志》鄞,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註》本鄞縣南之迴浦鄕,章帝章和元年立。
又《順帝紀(jì)註》鄞故城,在鄮縣東南。
又《唐韻》語斤切《韻會》疑斤切,音齗。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鄞【卷六】【邑部】
會稽縣。從邑堇聲。語斤切
說文解字注
(鄞)會稽縣。二志同。今浙江寧波府奉化縣有故鄞城是也。說者謂以亦堇山得名。越絕書所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是也。葢其字初作堇。後乃加邑。越語曰。句踐之地東至於鄞。韋曰今鄞縣是也。從邑。堇聲。語斤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