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挺
⒈ ?筆直,突出:筆挺。挺進。挺拔。挺立。挺秀。挺括(
)(衣服、衣料等平整)。挺勁( )。⒉ ?伸直,凸出:挺直。挺起腰。
⒊ ?支撐:挺節(堅持節操)。
⒋ ?很:挺好。挺香。
⒌ ?量詞,用于挺直物:一挺機關槍。
異體字
- 脡
漢英互譯
endure、erect、stick out、straight、very
造字法
形聲:從扌、廷聲
English
to stand upright, straighten; rigid
※ 挺的意思、基本解釋,挺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挺
〈動〉
(1) (形聲。從手,廷聲。本義:拔出)
(2) 同本義 [draw]
挺,拔也。——《說文》
挺劍而起。——《戰國策·魏策》
尉劍挺。——《史記·陳涉世家》
(3) 又如:挺舉;挺挏(上下推動)
(4) 舉起 [lift]。如:挺腳(舉步,抬腳)
(5) 生出;生長 [grow]
荔挺。——《呂氏春秋·仲冬》。注:“生也。”
(6) 又如:挺茂(生長茂盛)
(7) 動搖 [vacillate]
不足以挺其心矣。——《呂氏春秋》
(8) 直,伸直,撐直 [straighten]
不復挺者。——《荀子·勸學》
曲挺縱橫。——《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9) 睡 [sleep]。
(10) 如:挺 尸(罵人睡得 );挺床(詈詞。睡覺);挺覺(睡眠的謔詞或詈詞)
(11) 使身體處于直立狀態 [stick out(a part of the body)]。
(12) 如:挺爭(挺身爭斗)
(13) 勉強支撐 [stand]。
(14) 如:挺折腰(到了頂,竭盡全力);你挺得住嗎
(15) 突出 [protrude]。
(16) 如:挺著肚子;他把頭挺得高高的
(17) 忍受痛苦 [sustain]。
(18) 如:挺過去;挺住
(19) 前進 [advance]
單身挺戰,眾莫能當。——《宋書》
(20) 頂住,抵抗 [resist]。
(21) 如:挺撞(頂撞);誰能挺敵;挺刑(不屈服于刑罰)
(22) 脫身 [get away]。
(23) 如:挺走(退走);挺逸(脫逃)
詞性變化
◎ 挺
〈形〉
(1) 杰出;特出 [outstanding]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 又如:挺率(卓越特出);挺秀(杰出,俊秀);挺杰(卓越杰出);挺特(超群特出);挺冠(杰出超群)
(3) 直率 [upright]
我心挺挺。——《左傳·襄公五年》
(4) 又如:挺切(直率懇切);挺正(正直);挺確(剛正);挺挺(正直的樣子)
(5) 生硬 [stiff]。
(6) 如:挺腰子(擺架子,耍威風);挺觸(頂撞,觸犯);直挺挺地站了起來
◎ 挺
〈副〉
(1) 非常 [very]。
(2) 如:挺好;病得挺重的
(3) 頗,相當 [rather]。
(4) 如:今天挺冷
◎ 挺
〈量〉
(1) 用于某些挺直物
薦脯五挺。——《儀禮·鄉禮酒禮》
(2) 又如:一挺機關槍
康熙字典
挺【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艇。讀若庭上聲。《說文》拔也。《廣韻》挺出也。《吳語》挺鈹搢鐸。《前漢·師丹傳》挺力田。《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又直持也。
又寬也。《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又引也。《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又《集韻》《韻會》他頂切,音珽。讀若?上聲。直也。《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又荔挺,香草名。《禮·月令》仲冬荔挺出。《註》馬?也。
又與脡通。《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註》挺猶膱也。
又《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音庭。挺縣別音。
又《集韻》丈梗切,棖上聲。亦直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挺【卷十二】【手部】
拔也。從手廷聲。徒鼎切
說文解字注
(挺)拔也。左傳。周道挺挺。直也。月令。挺重囚。寛也。皆引申之義。從手。廷聲。徒鼎切。十一部。
- 挺的詞語 組詞
- 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