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駟
駟
〈名〉
(1) (形聲。從馬,四聲。本義: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駕四馬之車)
(2) 同本義 [team of four horses]
駟,馬一乘也。——《說文》。徐鍇曰:“四馬也。”
駟,四馬一乘也。——《玉篇》
駟介旁旁。——《詩·鄭風·清人》
結駟千乘。——《莊子·人間世》
齊景公有馬千駟。——《論語·季氏》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東二駟,服劍一封書謝 孟嘗君。——《戰(zhàn)國策·齊策》
(3) 又如:上駟(最好的駕四馬之車);駟牡(同駕一車的四匹公馬);駟馬之門(能容駟馬高車通過的大門。借指顯貴);駟介(由四匹披甲戰(zhàn)馬拉的車);駟鐵(駕一車的四匹赤黑馬);駟驪(駕一車的四匹深黑色馬);駟騏(架一車的四匹騏馬);駟車(駟馬所拉之車);駟蓋(駟車);駟黃(駕一車的四匹黃骍馬)
(4) 馬 [horse]
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荀子·禮論》
(5) 古星名 [stars]。亦作“天駟”、“天龍”
月在天駟。——《國語·周語下》
(6) 又如:駟房(房星)
康熙字典
駟【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集韻》《韻會》息利切《正韻》息漬切,音四。《玉篇》四馬一乗也。《詩·鄘風》良馬五之疏王肅云:古者一轅之車駕三馬則五轡,夏后氏駕兩,謂之麗。殷益一騑,謂之驂。周又益一騑,謂之駟。駟者,一乗四馬,兩服兩驂是也。董氏曰:馬在車中爲服,在車外爲驂。
又《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駟乗。
又《前漢·郊祀志》秦祀四畤,每畤用木寓龍一駟,木寓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註》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龍形於木也。師古曰:一駟亦四龍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註》房四星,謂之天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瑯邪郡駟望縣。《又》樂浪郡駟望縣又姓。《左傳·定十年》郈工師駟赤。
又《前漢·文帝紀》齊王舅父駟鈞。
又借作四。《禮·樂記》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註》駟當爲四。每奏四伐,一擊一刺爲一伐。
又《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駟【卷十】【馬部】
一乘也。從馬四聲。息利切
說文解字注
(駟)一乘也。周禮校人。鄭司農注云。四匹爲乘。按乘者、覆也。車軛駕乎馬上曰乘。馬必四。故四馬爲一乘。不必巳駕者也。引伸之、凡物四曰乘。如乘矢、乘皮、乘韋、乘壺皆是。駟者、馬一乘之名。鄭淸人箋云。駟、四馬也。按詩言四牡、言四騏、言四驖、言四騵、言四駱、言四黃皆作四。下一字皆馬名也。言駟介、言俴駟皆作駟。謂有所以加乎駟者也。今詩作駟驖、駟騵。而干旄疏引異義、公羊隱元年疏、說文驖字下皆不誤。從馬。四聲。息利切。十五部。
- 駟的詞語 組詞
- 駟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