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d/file/zi/zidian8322.png)
釋
部首采部 總筆畫12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行金 統(tǒng)一碼91CA
筆順ノ丶ノ一丨ノ丶フ丶一一丨
名稱撇、點(diǎn)、撇、橫、豎、撇、點(diǎn)、橫撇/橫鉤、捺、橫、橫、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釋(釋)
⒈ ?解說,說明:解釋。注釋。釋文。釋義。
⒉ ?消除,消散:釋疑。釋怨。渙然冰釋(像冰融化了一樣,嫌隙和疑慮都完全消除)。
⒊ ?放開,放下:釋放。保釋。手不釋卷。
⒋ ?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jiǎn)稱,后泛指佛教:釋氏。釋教。釋子(和尚)。釋藏(
)(佛教經(jīng)典的總匯,分經(jīng)、律、論三藏,包括漢譯佛經(jīng)和中國(guó)的一些佛教著述)。釋典。異體字
- 釋
- 釈
漢英互譯
dispel、explain、let go、release
造字法
形聲:從采、聲
English
interprete, elucidate; release
※ 釋的意思、基本解釋,釋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釋
釋
〈動(dòng)〉
(1) (形聲。從采(
),睪( )聲。采,有辨別、分析義。本義:脫掉,解下)(2) 同本義 [take off; unfasten]
釋,解也。從采,取其分別物也。睪聲。——《說文》
釋獲。——《儀禮·大射儀》
釋左驂,以公命贈(zèng)孟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fù)。——《谷梁傳·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釋服。——《儀禮》
(3) 又如:釋紱(解下印綬。指致仕罷官);釋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換上官服。即“作官”)
(4) 解釋[explain]
[夫差]乃使行人 奚斯釋言于 齊。——《國(guó)語·吳語》
(5) 又如:釋情消跡(消除誤會(huì);予以和解);釋言(以言語自作解釋);釋例(說明所著書的凡例)
(6) 釋放;赦免 [release;pardon]
懷王竟聽 鄭袖,復(fù)釋去 張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豪民氣盡,以額叩頭,謝不敢。乃釋之。——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7) 舍棄;拋棄 [give up;abandon]
故釋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呂氏春秋·察今》
乃請(qǐng)釋子服何于吳。——《左傳·哀公八年》
君其釋申生也。——《國(guó)語·晉語》。注:“釋,舍也。”
(8) 又如:釋法(舍棄法令而不施用)
(9) 放下;放開 [put down]
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宋· 歐陽修《歸田錄》
庖丁釋刀對(duì)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莊子·養(yǎng)生主》
(10) 又如:力叮不釋(用力叮住不放)
(11) 消失 [disappear]
雖欲愛君,惑不釋也。——《國(guó)語·晉語》
(12) 溶化;消融 [melt]
渙兮其若冰之將釋。——《老子》
(13) 又如:如冰之將釋(就像冰將消融那樣)
(14)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體里 [soak]
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禮記·內(nèi)則》
(15) 發(fā),射出 [shoot]
若虞機(jī)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書·太甲上》
(16) 解除;免除 [remove;avoid;get rid of]
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清· 黃宗羲《原君》
(17) 又如:釋去仔肩(卸掉責(zé)任;放下重?fù)?dān));釋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報(bào)復(fù));釋難(解除困難);釋悶(解悶兒;排遣煩悶);釋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質(zhì)性)
(18) 淘米 [wash rice]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詩·大雅·生民》
詞性變化
◎ 釋
釋
〈名〉
中國(guó)佛教用作釋迦牟尼的簡(jiǎn)稱 [Sakyamuni]。是佛陀的姓氏;自東晉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稱釋子,對(duì)外人而言稱釋氏。如:釋厄(唐僧遭受的魔難);釋老(指釋伽牟尼與老子。即佛家與道家。也叫“釋道”)
康熙字典
釋【酉集下】【釆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huì)》施隻切,音適。《說文》解也。從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
又《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nóng)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shí)而攻虛,釋堅(jiān)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又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xùn)》北方有不釋之冰。
又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傳》開放無罪之人。《左傳·哀八年》請(qǐng)釋子服何於吳。
又《爾雅·釋詁》釋,服也。《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又《書·大禹謨》釋茲在茲。《傳》釋,廢也。
又《禮·王制》出征,執(zhí)有罪反,釋奠于學(xué),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又《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zhì)。《註》釋,猶去也。回,邪辟也。
又《儀禮·士虞禮》舉魚臘俎,俎釋三個(gè)。《註》釋,猶遺也。
又《書·伊訓(xùn)》若虞機(jī)張,往省括于度則釋。《疏》釋弦發(fā)矢。
又潤(rùn)也。《禮·內(nèi)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rùn)釋而煎之以醢也。
又《詩·大雅》釋之叟叟。《傳》釋,淅米也。
又釋迦,佛號(hào)。今僧家皆稱釋氏。《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huì)。《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又姓。
又《韻會(huì)》或作澤。《詩·周頌》其耕澤澤。《註》言土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shí)以澤。
又《集韻》亦作繹。通作醳。《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又《字彙補(bǔ)》羊益切,音亦。悅也。《六書正譌》別作懌,非。《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又《韻補(bǔ)》葉施灼切,音爍。《楚辭·九章》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絓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釋【卷二】【釆部】
解也。從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從睪聲。賞職切文五重五
說文解字注
(釋)解也。廣韻曰。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按其實(shí)一解字足以包之。從釆。釆取其分別。從睪聲。考工記以澤爲(wèi)釋。史記以醳爲(wèi)釋。皆同聲假借也。古音在五部。音轉(zhuǎn)則廣韻在二十二昔、施隻切是也。徐鉉所引唐韻賞職切。
- 釋的詞語 組詞
- 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