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窒
〈動(dòng)〉
(1) (形聲。從穴,至聲。洞穴狹小阻塞,故從穴。本義:阻塞,不通)
(2) 同本義 [obstruct]
窒,塞也。——《說文》
有孚窒。——《易·訟》。虞注:“塞止也。”
精不流則氣郁,郁處頭則為腫為風(fēng)…處鼻則為鼽為窒。——《呂氏春秋·盡數(shù)》。注:“不通也。”
穹窒熏鼠。——《詩·豳風(fēng)·七月》
(3) 又如:窒塞;窒閡(閉塞,阻隔)
(4) 抑止住使不發(fā)泄 [suppress]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易·損》
(5) 又如:窒抑(阻遏;抑制);窒欲(抑制欲望);窒滯(阻礙);窒沮(阻滯);窒郁(抑郁;沉悶);窒士(不得志的文人)
詞性變化
◎ 窒
〈名〉
(1) 障礙物 [obstacle]
有窒皆通。——《丞相答刺罕贈(zèng)謚制》
(2) 又如:窒煩(排除煩亂的心情)
康熙字典
窒【午集下】【穴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陟栗切,音挃。《說文》塞也。《易·訟卦》有孚窒。《詩·豳風(fēng)》穹窒熏?。《爾雅·釋言》窒,塞也。《疏》謂堙塞。
又《爾雅·釋天》月在庚曰窒。
又《揚(yáng)子·方言》劒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閒謂之窒。
又《廣雅》窒,滿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huì)》丁結(jié)切,音櫍。
又《集韻》乃結(jié)切,音涅。義同。
又《集韻》徒結(jié)切,音姪。實(shí)也。一曰寢門冢前闕,皆謂之窒皇。《左傳·宣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註》窒皇,寢門闕。
又借作室。《漢·韓敕後》庫窒中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窒【卷七】【穴部】
塞也。從穴至聲。陟栗切
說文解字注
(窒)也。各本
譌塞。今正。
、窒也。見?部。此二字互訓(xùn)也。
之隷體爲(wèi)
。土部曰。塞、隔也。
部曰。隔、塞也。塞於義不爲(wèi)窒。邊塞其本義也。自用塞爲(wèi)塡
字。而
廢矣。且有讀
爲(wèi)罅者。則
愈失其本音本義矣。說詳?部。釋言、豳傳皆曰。窒、塞也。從穴。至聲。陟栗切。十二部。魯論語以室爲(wèi)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