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d/file/zi/zidian8668.png)
折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折
⒈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其他字義
折
⒈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⒉ ?幼年 亡:夭折。
⒊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態度。亦作“折衷”)。
⒋ ?返轉,回轉:折返。
⒌ ?損失:損兵折將。
⒍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撓。
⒎ ?減少:折壽(減少壽命)。折扣。
⒏ ?抵作,對換,以此代彼:折合。折價(把實物折合成錢)。
⒐ ?心服:折服(a.信服;b.說服)。
⒑ ?戲曲名詞,雜劇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來的一出:折子戲。
⒒ ?判決:折獄。
其他字義
折
⒈ ?斷,繩子折了。
⒉ ?虧損:折本生意。
⒊ ?姓。
異體字
- ?
- 歽
- 摺
漢英互譯
break、convert into、discount、fold、lose money in business、ply、snap、turn over
相關字詞
合、搭、裝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break off, snap; bend
※ 折的意思、基本解釋,折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折
〈動〉
(1) 斷而猶連 [bend]。如:扁擔折了;折腿爛手的人(指沒有什么本領的人)
(2) 使斷成兩截(如在變形應力或張應力下) [break]
別太使勁,不然繩子就要折了
(3) 生意虧損 [lose money in business]。如:折耗;折本兒;折閱(商品減價銷售)
(4) 另見
基本詞義
◎ 折
〈動〉
(1) [口]∶翻,翻轉 [turn over]。如:折個跟斗(折斤斗)
(2) 倒過來倒過去 [pour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containers]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個碟子里,端著就走。——《紅樓夢》
(3) 又如:開水太燙,拿兩個杯子折一折就涼了
(4) 另見
基本詞義
◎ 折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右邊是斧子(斤),左邊是斷開的“木”,意即斤砍斷木。后來斷木演變為“手”,意為用手拿斧弄斷東西。本義:折斷)
(2) 同本義 [break;snap]
折其右肱。——《易·豐》
兌為毀折。——《易·說卦》
無折我樹杞。——《詩·鄭風·將仲子》
折瘍之祝藥。——《周禮·瘍醫》
設折俎。——《儀禮·特牲禮》
無折骨。——《左傳·哀公元年》
兔走觸株,折領而 。——《韓非子·五蠹》
墮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間訓》
白草折。——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觸柱折轅。——《漢書·李廣蘇建傳》
折臂斷足。——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3) 又如:骨折;蘭摧玉折;折針兒(斷針。比喻不值錢的東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腳鐺(斷腳鍋);折齒(折斷牙齒)
(4) 引申為曲折;彎 [bend;twist]
折,曲也。——《廣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覽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簡(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還(曲行。古代禮節,表示行進的一種步法);折盤(回旋貌;盤曲貌);折腰步(走路時擺動腰肢,扭捏作態);折脖子(低頭)
(6) 反轉;改變方向 [turn back halfway;change direction]
驪山北構而西折。—— 杜牧《阿房宮賦》
(7) 又如:折旋(折回來,返回);折身(轉身);折易(辟易。改變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submit to]
則周必折而入于 韓。——《戰國策·西周策》
晚救之,韓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戰國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傷,挫折 [blunt; deflate]
折其驕氣。——宋· 蘇軾《教戰守》
折北不救。——《漢書》。顏師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當此厚遇而折了壽數);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壽)
(12) 折合;抵當 [convert into;discount in price]
每日早上,還折兩個錢與你買點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銀子代替書帕);折過(互相抵消);折兌(折算調換);折充(折合抵充)
(14) 損失;減損 [lose;suffer the loss of;reduce]
魏延左沖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三國演義》
(15) 又如:折除(減損);折福(折損福分);折損(損傷;損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 亡 [die young;die]。如:折短(夭折);折搖( 亡)
(17) 判斷;裁決 [judge]。如:折訟(判決訴訟案件)
(18) 杜絕,閉 [stop]。如:折口(閉口);折拗(猶中斷)
(19) 折磨 [torment]。如:折割(折磨);折墮(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墜(折磨;毀壞)
(20) 毀壞 [destroy;ruin]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孔子·九地》
詞性變化
◎ 折
〈名〉
(1) 賬冊 [folder;booklet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如:存折
(2) 按原數減去其中的成數 [discount]。如:打八折
(3) 漢字筆畫名 [turn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法書要錄》
(4) 又如:橫、豎、撇、點、折
(5) 戲曲名詞。元、明雜劇劇本中的一個段落,每劇大都四折 [act]。其中可單獨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戲”
(6) 姓
◎ 折
摺
〈動〉
(1) 折疊 [fold]
折疊環復。(往復環繞。)——明· 魏禧《大鐵椎傳》
折藏之。——《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塊的服裝式樣,供習武時穿用);折本(古代由長卷折疊成的書本);折扇
(3) 轉折;曲折 [turn]
折遇墻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又三四折。——清· 林覺民《與妻書》
◎ 折
摺
〈名〉
(1) 折子 [book]。如:經折;奏折;折片(清代稱奏文為折片);折奏(直達皇帝的奏章)
(2) 另見
康熙字典
折【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音浙。拗折也。《詩·鄭風》無折我樹
。《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又斷之也。《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又折中也。《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又曲也。《禮·玉藻》折還中矩。《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又屈也。《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又挫也。《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又止也。《詩·大雅》予曰有禦侮。《傳》武臣折衝曰禦侮。《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又直指人過失也。《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又毀也。《易·說卦》兌爲毀折。《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又封土爲祭處曰折。《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又《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又短折,不祿也。《書·洪範》六極。一曰兇短折。《疏》未齓曰兇,未冠曰短,未婚曰折。《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兇,禽獸曰短,草木曰折。《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又葬具也。《儀禮·旣夕》折橫覆之。《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侯,蔡叔,盟于折。
又姓。《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列切,音舌。《說文》斷也。《廣韻》斷而猶連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折損筋骨也。《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又《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註》安舒貌。
又《集韻》《韻會》《正韻》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猛噬。《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又《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註》沈重曰折。《說文》作,從斤斷艸。籀文作
,從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從手從斤。
- 折的詞語 組詞
- 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