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顙
顙
〈名〉
(1) 額頭 [forehead]
顙,額也。從頁,桑聲。——《說文》
中夏謂之額,東齊謂之顙。——《方計》
可使過顙。——《孟子》
河目龍顙。——《孔子家語·困誓》
靨輔在頰則好,在顙則丑。——劉安《淮南子》
(2) 又如:顙骨(額骨);顙泚(額上汗淋淋。借指心中惶惶不安);顙汗(額頭上冒汗)
(3) 頭 [head]
修鱗脫遠枝,巨顙拆老拳。——唐· 杜甫《義鶻》
(4) 喉嚨;嗓子 [throat]。如:顙根(喉的后部);顙子眼(喉嚨眼);顙根軸子(即人體咽喉與食管部位);顙子(喉嚨)
詞性變化
◎ 顙
顙
〈動〉
“稽顙”的省稱,即叩頭、磕頭 [kowtow;kotow]
拜稽顙。——《儀禮·士喪禮》。注:“頭觸地。”
再拜顙。——《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康熙字典
顙【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蘇朗切,桑上聲。《玉篇》額也。《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爲的顙。《又》巽其於人也爲廣顙。《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註》頭觸地無容。《揚子·方言》、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蘇郞切,音桑。義同。《易林》
鬣黑顙,東歸高鄕。《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顙【卷九】【頁部】
頟也。從頁桑聲。蘇朗切
說文解字注
(顙)頟也。方言。中夏謂之頟。東齊謂之顙。九拜中之頓首必重用其顙。故凡言稽顙者、皆謂頓首。非稽首也。公羊傳曰再拜顙者、卽拜而後稽顙也。何曰。顙者猶今叩頭。按叩頭者、經(jīng)之頓首也。從。桑聲。穌朗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