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施濟眾
![博施濟眾](/d/file/titlepic/chengyu15010.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例子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結分的好,也不過幾十兩銀子,還沒有到那“博施濟眾”的時候,我也勸你不必出這冤錢。(《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
基礎信息
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注音ㄅㄛˊ ㄕ ㄐ一ˋ ㄓㄨㄥˋ
繁體博施濟衆
感情博施濟眾是中性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形容樂于助人。
近義詞普渡眾生
英語be interested in charitie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束手無策(意思解釋)
- 金光閃閃(意思解釋)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姹紫嫣紅(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揚威耀武(意思解釋)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釋)
- 讜言直聲(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比眾不同(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將功折罪(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輕重緩急(意思解釋)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千真萬確(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天下為一(意思解釋)
※ 博施濟眾的意思解釋、博施濟眾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震耳欲聾 |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痛定思痛 |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讓人震撼;也讓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靜。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多才多藝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
彬彬有禮 |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
斷斷續續 |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F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刀光劍影 |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 氣騰騰的樣子?,F用于壞人就要行兇;干壞事。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興高采烈 |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進的地方。 |
各行各業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 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 身之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