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未決
![躊躇未決](/d/file/titlepic/chengyu22272.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禮物都已完備,明后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躊躇未決。”
例子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33回:“晉主重貴覽表,躊躇未決。”
基礎信息
拼音chóu chú wèi jué
注音ㄔㄡˊ ㄔㄨˊ ㄨㄟˋ ㄐㄩㄝˊ
繁體躊躇未決
感情躊躇未決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猶豫不決。
近義詞躊躇不決
反義詞 釘截鐵
英語think back and forth without end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寸進尺退(意思解釋)
- 月明千里(意思解釋)
- 鬼怕惡人(意思解釋)
- 為民請命(意思解釋)
- 從俗浮沉(意思解釋)
- 旦夕之間(意思解釋)
- 疑鄰盜斧(意思解釋)
- 浪費筆墨(意思解釋)
- 繁文縟節(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經緯天下(意思解釋)
- 進道若退(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解釋)
- 風和日麗(意思解釋)
- 飽食暖衣(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對頭(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立竿見影(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躊躇未決的意思解釋、躊躇未決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祿、壽三星;古人以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臨。借指能帶來吉祥的人或事物。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
順口溜 | 民間的一種句子長短不等口頭韻文。 |
盲人說象 |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蠢蠢欲動 |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形容像蟲子一樣開始動彈。比喻敵人策劃準備進攻;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家破人亡 | 家園被毀;親人 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起 回生 | 把快要 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
胡支扯葉 | 見“胡枝扯葉”。 |
裊裊婷婷 | 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拆東墻補西墻 | 拆倒東邊的墻,以修補西邊的墻。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一清二楚 | 十分明白、清楚。 |
懲惡勸善 | 懲:責罰;勸:勉勵。懲罰壞人,獎勵好人。 |
行不副言 | 謂言行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