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默守靜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講話,保持肅靜。
出處《三國志·蜀書·劉巴傳》:“又自以歸付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基礎信息
拼音gōng mò shǒu jìng
注音ㄍㄨㄥ ㄇㄛˋ ㄕㄡˇ ㄐ一ㄥˋ
繁體恭嘿守靜
感情恭默守靜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人的神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說東道西(意思解釋)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釋)
- 快馬加鞭(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釋)
- 學而時習之(意思解釋)
- 牛口之下(意思解釋)
- 玉卮無當(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春去冬來(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白云蒼狗(意思解釋)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釋)
- 材優干濟(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倒載干戈(意思解釋)
- 煙消云散(意思解釋)
- 振聾發聵(意思解釋)
- 古來今往(意思解釋)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釋)
※ 恭默守靜的意思解釋、恭默守靜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來去無蹤 | 蹤: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負擔重。猶言力不勝任。 |
反求諸己 | 諸;之于的合音;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
暈頭轉向 |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夷為平地 | 夷:拉平,鏟平。鏟平使成一塊平地。 |
視 如歸 | 把 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婆婆媽媽 | 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進進出出 | 走進走出,穿進穿出。 |
無窮無盡 | 窮、盡:完。沒有盡頭;沒有限度。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 亡。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末大必折 |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