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趨尺步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éng qū chǐ mù
基本解釋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為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矩,毫不隨便。
出處《宋史 道學傳三 朱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繩趨尺步的典故
南宋時期,朝廷內部在朱熹倡導的“道學”上分為兩派,權臣韓侂胄極力排斥朱熹,認為道學為偽學,道學代表結為 黨,目的是想篡位。在這種情況下,道學代表們小心翼翼、一舉一動都繩趨尺步。有人建議朱熹解散學堂,朱熹總是笑而不答。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繩趨尺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可多得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坐薪懸膽 | 《金史 術虎筠壽傳》:“中都食盡,遠棄廟社,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 |
二百五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前因后果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瑣相襲。’”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
喔咿儒睨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冠絕一時 |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