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護短的成語故事
![絕不護短](/d/file/titlepic/chengyu13840.png)
拼音jué bù hù duǎn
基本解釋護短:自諱過失。指絲毫不護著自己的短處或過失。
出處明·呂坤《呻吟語》第二卷:“修身以不護短為第一長進。人能不護短,則長進至矣。”
絕不護短的典故
明朝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多寶寺請來一個老秀才給太子當老師。這個秀才教書特別嚴格,太子特別頑皮,不聽教誨而且不把老師放在眼里。秀才動手教訓他被朱元璋看見,要求放他一馬。皇后馬娘娘立即制止朱元璋的行為,絕不護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絕不護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經(jīng)文緯武 |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圣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jīng)文緯武,敢有寄于名言。” |
大有可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qū)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 ,須是由我始得。”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shù)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