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面夜叉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ào miàn yè chā
基本解釋比喻面帶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出處宋·陳次升《彈蔡京第三狀》:“時人目之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笑面夜叉的典故
宋朝時期,蔡卞等人廣植黨羽、朋比為奸,朝野上下都是他們的黨羽。陳次升對此非常憤慨,多次給宋哲宗上書彈劾他,他在《彈蔡京第三狀》中寫道:“蔡京過分挑剔別人的缺點,惡意中傷大臣。蔡卞是笑面夜叉,他們的劣跡目不忍聞。”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笑面夜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經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 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綽有余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哀而不傷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百無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