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的成語故事
拼音xióng cái dà lüè
基本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謀略。才:才能;略:計謀。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jì)贊》:“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jì)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雄才大略的典故
西漢時期,經(jīng)過文景之治,農(nóng)業(yè)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國家安定團(tuán)結(jié)。漢武帝即位后,他罷黜百家之言,獨尊儒家文化,他廣泛收羅人才,興大學(xué),好大喜功,不關(guān)心人們的疾苦。班固在《漢書》中評價:“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jì)斯民。”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雄才大略)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陌路相逢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難言;欲言情,又無情可言。”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空費詞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