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賢嫉能的成語故事
拼音dù xián jí néng
基本解釋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
妒賢嫉能的典故
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與群臣總結自己取勝的經驗,高起王陵說:項羽妒賢嫉能,把有功勞的部下 害,有賢德的人不用,自己剛愎自用,所以失敗。劉邦立即補充說他自己運籌帷幄不如張良,作戰不如韓信,只是善于用人罷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妒賢嫉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畏縮不前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
苦盡甘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筋疲力竭 | 唐 元稹《有酒》詩:“精衛銜蘆塞海溢,枯魚噴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鰭焦甲裂身已干。”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屈指一算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匆匆過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