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
基本解釋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竊賊。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脫離實際的人。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陳寔傳》:“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xùn)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xí)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梁上君子的典故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么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xiāng)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為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jìn)陳寔的家,準(zhǔn)備等陳寔睡覺以后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fā)現(xiàn)他躲在屋梁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里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后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yīng)該從小就要養(yǎng)成努力向上的好習(xí)慣,長大以后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xiàn)!當(dāng)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xí)慣,才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xiàn)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聽,嚇得趕快從屋梁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zé)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你不象是一個壞人,可能是因為生活困苦所逼,我現(xiàn)在給你一些錢,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著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后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xí)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為一個大家都稱贊的好青年!后來,大家就把陳寔說的話變成“梁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梁上君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歌功頌德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yuǎn)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fēng),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大名鼎鼎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xié)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fù)拜東海相,之官,道經(jīng)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 ,須是由我始得。”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jīng)略指授,算無遺策。”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安于現(xiàn)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xiàn)狀又不能改變現(xiàn)狀的生活實際有關(gu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