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知我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ì zǐ zhī wǒ
基本解釋惠子指惠施,戰(zhàn)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惠 后,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 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出處惠子指惠施,戰(zhàn)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惠 后,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 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
惠子知我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惠施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名家之一,他與莊周是好朋友,兩人相交很深,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問題。惠施 后,莊周路過他的墓地,經(jīng)常拜祭他,一次莊子感慨地說:“自夫子之 也,吾無以為質(zhì)也,吾無與言之矣。”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惠子知我)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親上作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又聽見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憑誰來說親,橫豎不中用。”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nèi)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下臨無地 |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
化鴟為鳳 | 語出《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nèi)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