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zāi)人禍的成語故事
![天災(zāi)人禍](/d/file/titlepic/chengyu23133.png)
拼音tiān zāi rén huò
基本解釋天:自然。自然的災(zāi)害和人為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出處元 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屠世雄并無此事,敢是另有個(gè)天災(zāi)人禍,假稱屠世雄的么?”
暫未找到成語天災(zāi)人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天災(zāi)人禍)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進(jìn)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jìn)本退末,廣利農(nóng)業(yè)便也。”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duì)的。” |
鬼爛神焦 | 唐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截然高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shí)的事。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wù),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mèng)》:“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聊以自慰 | 漢 張衡《鴻賦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緒,乃為之賦,聊以自慰。” |
進(jìn)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