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的成語故事
![因勢利導](/d/file/titlepic/chengyu3447.png)
拼音yīn shì lì dǎo
基本解釋因:循;順著;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物的發展趨勢加以引導推動。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因勢利導的典故
戰國時,齊人孫臏和魏人龐涓都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后龐涓做了魏國的大將,因妒忌孫臏的才能高于自己,便砍斷了他的雙腿,還在他臉上刺字、涂墨。后來,孫臏做了齊國的軍師,輔助大將田忌率兵五萬攻魏救韓。孫臏照田忌所說,揮師對魏都大梁發動進攻,逼龐涓從韓國退兵。果然,龐涓聞訊忙從韓國撤軍。此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孫臏又對田忌說:“魏國的軍隊向來以勇猛兇悍著稱,他們根本不會把我們齊國的軍隊放在眼中。會用兵的人,要懂得因勢利導的意思,也就是說要順著對方思想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引誘他們中計。”于是,孫臏把吃飯的灶每天減少一批,制造出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留下步兵,只帶精銳部隊追擊。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并在一棵樹上寫下“龐涓 于此樹之下”八個大字。龐涓到了馬陵,想點火看樹上的字。頓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傷亡慘重,龐涓身中六箭。兵敗如山倒,他只得無奈地拔劍自刎。
這個成語的主人公孫臏并不是叫孫臏,而是受了“臏刑”(斷雙腿)之后才得了這個名字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因勢利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甕中之鱉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風俗人情 | 唐 杜牧《唐故范陽盧秀才墓志》:“因言燕趙間山川夷險,教令風俗人情之所短長。”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舉世無敵 |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他們認為是‘異常強大’的,‘舉世無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