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紅掛彩的成語故事
![披紅掛彩](/d/file/titlepic/chengyu36526.png)
拼音pī hóng guà cǎi
基本解釋披紅綢和彩帛,以示榮寵、慰勞或喜慶。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54回:“隨行五百軍士,俱披紅掛彩,入南郡買辦物件。”
暫未找到成語披紅掛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披紅掛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窮光蛋 | 錢鐘書《圍城》:“這次兵災(zāi)當(dāng)然使許多有錢、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窮光蛋,同時(shí)也讓許多不知多少窮光蛋有機(jī)會(huì)追溯自己為過去的富翁。” |
歌鶯舞燕 |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fēng)香,燕舞鶯啼春日長(zhǎng)。”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翹尾巴 | 毛澤東《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yuǎn)不要翹尾巴。” |
泥牛入海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gè)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cái)?shù)丈,亭亭而立。” |
致遠(yuǎn)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 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黃臺(tái)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tái)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