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拍輐斷的成語故事
拼音zhuī pāi wàn duàn
基本解釋輐:圓。用椎使不相合的物體拍合,圓轉截斷物體而不見裂狀。指能適應事物,不露棱角。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
暫未找到成語椎拍輐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椎拍輐斷)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胡作非為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天經地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識文斷字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防患于未然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四書五經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趕盡 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黃天祿上馬,提槍出營,見余化曰:‘匹夫趕盡 絕,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鼻青臉腫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