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乘車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i lì chéng chē
基本解釋比喻不因為富貴而改變貧賤之交。
出處晉 周處《風(fēng)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dāng)下。”
戴笠乘車的典故
傳說古代蘇越一帶風(fēng)俗淳樸,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壇,拿出雞犬等作為祭品,向天禱告說:“卿薲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dāng)下。”希望以后再次見面時不分地位變化,還是不望這貧賤之交。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戴笠乘車)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自拔來歸 | 《新唐書 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zhàn)有功。”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jīng)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
誅求無度 | 《舊唐書·于頔傳》:“擅興全師,僭為正樂,侵辱中使,擅止制囚, 戮不辜,誅求無度,臣故定謚為厲。” |
烏合之眾 | 管仲《管子》:“烏合之眾,初雖有歡,后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
打腫臉充胖子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十章:“打腫臉充胖子,你還知道羞恥不?” |
八荒之外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yuǎn)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喜新厭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