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帛加璧的成語故事
![束帛加璧](/d/file/titlepic/chengyu39512.png)
拼音shù bó jiā bì
基本解釋束:一捆;帛:絲織品;璧:玉。一捆絲織品,再加上美玉。古代最貴重的禮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
束帛加璧的典故
西漢時期,漢武帝十分喜歡儒家學說,封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趙王二人向武帝推薦他的老師申公,漢武帝就派使者用安車蒲輪、束帛加璧的優禮去征聘申公,并任命他為太中大夫,把魯王的官邸封給他,經常向他咨詢治國之道。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束帛加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實至名歸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頤指氣使 | 唐 元稹《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鐘,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所不足者,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過五關, 六將 |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