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繇自在的成語故事
拼音zì yóu zì zài
基本解釋形容沒有約束,安閑隨意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6卷:“索性把身邊所有,盡數分與三家,等三家輪供養了我,我落得自繇自在 。”
暫未找到成語自繇自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自繇自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角巾素服 |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
禍國誤民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禍國誤民。” |
量能授官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今陛下躬行大孝,鑒三王,建周道,兼文武,厲賢予祿,量能授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