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的成語故事
![失魂落魄](/d/file/titlepic/chengyu4375.png)
拼音shī hún luò pò
基本解釋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出處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暫未找到成語失魂落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失魂落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學貫中西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萬馬奔騰 |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
牛刀小試 | 宋 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
通俗易懂 | 鄧小平《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這十六個字,通俗易懂。” |
意興索然 |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然。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然。” |
一竅不通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 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 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 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 也。” |
生知安行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