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的成語故事
![逼上梁山](/d/file/titlepic/chengyu8073.png)
拼音bī shàng liáng shān
基本解釋梁山:又稱梁山泊;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qū)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jù)地。《水滸傳》里有宋江、林沖等人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節(jié)。后用來比喻被迫做某種事。
出處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而且要有一種相當?shù)膲毫Γ褪枪_號召,開許多會,將起軍來,‘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的典故
古典小說《水滸》描寫了宋朝末年的一次農民起義。里面許多起義軍頭領都是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才投奔梁山這個起義軍根據(jù)地的。有個叫林沖的人,武藝高強,為人正直,原在官府任八十萬禁軍教頭。但當權的大官高俅之子為了霸占他的妻子,三番幾次陷害他,派人暗 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林沖 了前來 他的人。這時他又得知自己的妻子已自 了,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被迫上了梁山。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逼上梁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身無分文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一章:“他現(xiàn)在是身無分文,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
龍飛鳳舞 | 宋 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shù)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