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掛劍的成語故事
拼音sōng zhī guà jiàn
基本解釋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出處《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 。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 ,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 倍吾心哉!’
松枝掛劍的典故
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見到徐君結為好友。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口頭雖沒言明。季札心里明白這事,為了便于執行公務,就沒有送給徐君。季札公務完畢路過徐地,見徐君已經去世,就到他的墳墓旁把寶劍掛在樹上而離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松枝掛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手下留情 | 《庚子風云》:“在這幾個當口,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將王成德擊倒,他卻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讓過了。” |
離經辨志 | 《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玩世不恭 | 明 李開先《雪蓑道人傳》:“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風韻,只是玩世不恭,人難親近耳。”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