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的成語故事
![旗鼓相當](/d/file/titlepic/chengyu9517.png)
拼音qí gǔ xiāng dāng
基本解釋旗鼓:古時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旗鼓相當的典故
西漢末年,成紀(今甘肅秦安地區)隗(wěi)囂組織武裝力量反抗王莽統治,攻占隴西、張掖、酒泉、敦煌等地。后劉秀任隗囂為西川大將軍。為阻止占據成都的公孫述勢力向外發展,劉秀寫信給隗囂,希望他阻擊公孫述的侵犯。信的大意是:如公孫述進兵漢中,圖謀長安,我希望借重將軍的兵馬旗鼓抵擋之。如你能這樣做,我就算得到上天的賜福。人們由劉秀信中“愿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引申出“旗鼓相當”,比喻勢均力敵或力量不分上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旗鼓相當)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低聲下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驕生慣養 |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物志 江蘇 吳縣之奇俗》:“富貴家之小孩,驕生慣養,大半身體柔弱,時膺疾病。”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八荒之外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多情善感 |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共古長。”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