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 地而后已的成語故事
![置之 地而后已](/d/file/titlepic/chengyu9563.png)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yǐ
基本解釋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 才算完事。
出處《上饒集中營·集中營生活散記》:“天哪!人快要 了,還時時提防他會開小差,難道真要‘置之 地而后已’嗎?”
暫未找到成語置之 地而后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置之 地而后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刻骨銘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兢兢戰戰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
撈一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火燭銀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 |
救經引足 | 荀況《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
正人君子 | 《新唐書 張宿傳》:“宿怨執政不與已,乃日肆讒甚,與皇甫镈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