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之見的成語故事
拼音yú fāng zhī jiàn
基本解釋榆枋,榆樹與枋樹。比喻狹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淺薄的見解。
出處《莊子 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蜩與學鳩笑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暫未找到成語榆枋之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榆枋之見)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動聲色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目光短淺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一章:“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jié)論。” |
默不做聲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劉峰默不做聲,順著梯子下了幾階,又回身關(guān)好柜底板。” |
命中注定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無法無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yǎng)得無法無天的。” |
鴻鵠將至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shù)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