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脛而走的成語故事
![不脛而走](/d/file/titlepic/chengyu9843.png)
拼音bù jìng ér zǒu
基本解釋脛:小腿;走:快跑。沒有腿卻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處流傳。
出處漢 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不脛而走的典故
三國時,吳國的孫策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將一些有才能者 掉。
有一個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東吳,是孔融的好友。他為人耿直、孤傲,一向為孫策嫉恨。孔融時時為他擔心,生怕他被孫策 掉。一天,孔融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介紹了盛孝章的情況,勸曹操招納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寫道:“如果要光復漢室,就先得著實求賢;而要得到賢人,就要尊重賢人。”他打了個比方道:“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不脛而走”一成語便出于此。原喻賢才投奔慕賢者。后用于比喻事情還沒推行就傳開了。亦作“無脛而行”、“無足而走”、“無脛而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脛而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空穴來風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 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 |
敗俗傷風 | 參見“敗俗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