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目驚心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使人見到非常震驚。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平地水深數丈,樹頭牽夫藻荇,舵尾壓于樓臺,駭目驚心,聲如萬馬。”
例子[包興]不覺駭目驚心,失聲道:‘哎喲……這是那里來的刀。’《三俠五義》第三八回
基礎信息
拼音hài mù jīng xīn
注音ㄏㄞˋ ㄇㄨˋ ㄐ一ㄥ ㄒ一ㄣ
繁體駭目驚心
感情駭目驚心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事態嚴重。
近義詞觸目驚心、駭目振心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怪誕不經(意思解釋)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釋)
- 力所能及(意思解釋)
- 敵眾我寡(意思解釋)
- 舉世混濁(意思解釋)
- 物腐蟲生(意思解釋)
- 山雨欲來風滿樓(意思解釋)
- 斷斷續續(意思解釋)
- 反老還童(意思解釋)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釋)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釋)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釋)
- 逆來順受(意思解釋)
- 偶一為之(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志(意思解釋)
- 骨肉之親(意思解釋)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鮮血淋漓(意思解釋)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釋)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釋)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主人翁(意思解釋)
※ 駭目驚心的意思解釋、駭目驚心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混淆是非 |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亂;使是非不清。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逆道亂常 | 指違背道德綱常。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永垂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永遠不會磨滅。” |
民不畏 | 畏:懼怕。人民不怕 。形容不怕 的氣慨。 |
生 有命 | 生 ;生存和 亡。迷信指人的生 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塊毛皮;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毛皮為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文物。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知往鑒今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沉魚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魚下沉;使飛雁降落;不敢與之比美。后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現實主義 | 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
一彈指頃 | 手指一彈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 |
比翼鳥 | 傳說中的一種雌雄在一起飛的鳥。比喻恩愛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