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觳觫伏罪](/d/file/titlepic/chengyu43059.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觳觫:恐懼得發抖的樣子。指惶恐認罪。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 地。”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2回:“公子宋隨班行禮,全無觳觫伏罪之語。”
基礎信息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繁體觳觫伏辠
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認罪。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釋)
- 不敢茍同(意思解釋)
- 反唇相稽(意思解釋)
- 斗方名士(意思解釋)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狹路相逢(意思解釋)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釋)
- 大開方便之門(意思解釋)
- 比眾不同(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羊質虎皮(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精明強干(意思解釋)
- 縱橫四海(意思解釋)
- 土生土長(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聲馳千里(意思解釋)
- 連車平斗(意思解釋)
- 久假不歸(意思解釋)
- 鮮為人知(意思解釋)
- 政通人和(意思解釋)
※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釋、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堅強不屈 |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
囊螢映雪 |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讀。 |
不辱使命 | 辱:辜負,玷辱。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
價值連城 | 價:價格;連城:連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貴;價值很高。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惜指失掌 |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縱橫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 |
戰戰業業 | 戒慎畏懼貌。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不寧唯是 |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餓殍滿道 | 殍:餓 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 的人的 。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 于饑寒的慘狀。 |
湖海飄零 | 飄零:飄泊。居無定所,四處飄泊。 |
過五關 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奸夫淫婦 | 指通奸的男人和放蕩不羈的女人。指淫亂的男女。 |
對牛彈琴 |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將錯就錯 |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
入文出武 |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
國士無雙 | 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 |
經緯萬端 | 比喻頭緒極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