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伏發隱
![擿伏發隱](/d/file/titlepic/chengyu11740.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擿:揭露。伏:隱藏。發:揭發。隱:隱蔽。揭露檢舉壞人和隱藏的壞事。亦作“擿奸發伏”、“擿伏發奸”。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蒞任之后,擿伏發隱,不畏豪橫,不上半年,治得縣中奸尻斂跡,盜賊潛蹤,人民悅服。”
基礎信息
拼音niǎo fú fā yǐn
注音ㄋ一ㄠˇ ㄈㄨˊ ㄈㄚ 一ㄣˇ
繁體姦伏發隱
感情擿伏發隱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擿奸發伏、摘奸發伏
英語condemn the wicked and disclose secret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勢不可當(意思解釋)
- 正本溯源(意思解釋)
- 澆風薄俗(意思解釋)
- 謹小慎微(意思解釋)
- 青山綠水(意思解釋)
- 滿腹經綸(意思解釋)
- 丑聲遠播(意思解釋)
- 臭名遠揚(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無時無刻(意思解釋)
- 鼻青臉腫(意思解釋)
- 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解釋)
- 饑腸轆轆(意思解釋)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婆婆媽媽(意思解釋)
- 戰天斗地(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意思解釋)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耳聰目明(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擿伏發隱的意思解釋、擿伏發隱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寸丹心 |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誠的心。 |
撥云見日 |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有強中手”。 |
炒魷魚 | 因魷魚一炒就卷起來,比喻卷鋪蓋。指解雇。 |
顛沛流離 | 顛沛:遭受挫折或困難;流離:離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處奔波流浪。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以小見大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暴發戶 | 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采”。 |
先聲奪人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夜深人靜 | 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
自強不息 |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棟梁之材 |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
玩世不恭 | 舊指因對現實不滿而采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玩世:用消極、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 |
有去無回 | 只有出去的,沒有回來的。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沒里沒外 | 里外不分,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難看。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十惡不赦 | 十惡: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室邇人遙 | 見“室邇人遠”。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