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出處《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例子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杰也。(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基礎信息
拼音wén wǔ shuāng quán
注音ㄨㄣˊ ㄨˇ ㄕㄨㄤ ㄑㄨㄢˊ
繁體文武雙全
感情文武雙全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能文能武。
謎語斌
近義詞文武全才、能文能武
反義詞不文不武
英語be well versed in both polite letters and martial arts
俄語уметь воевáть и оружием и пером
德語mit Feder und Waffen umzugehen wiss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本正經(意思解釋)
- 安身之處(意思解釋)
- 后繼有人(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逢人只說三分話(意思解釋)
- 刑期無刑(意思解釋)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釋)
- 遺形藏志(意思解釋)
- 不分青紅皂白(意思解釋)
- 繁文縟節(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一場空(意思解釋)
- 命與仇謀(意思解釋)
- 發號施令(意思解釋)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釋)
- 斷香零玉(意思解釋)
- 百步穿楊(意思解釋)
- 刀耕火種(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釋)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釋)
- 汲汲顧影(意思解釋)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釋)
※ 文武雙全的意思解釋、文武雙全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交淺言深 | 跟交情淺的人談心里話。 |
齒牙為禍 | 齒牙:比喻讒言。指讒言撥弄,造成災禍。 |
撥云見日 | 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
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發綜指示 | 獵人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狗跟蹤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縱指揮。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蠢蠢欲動 |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形容像蟲子一樣開始動彈。比喻敵人策劃準備進攻;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遁世離俗 |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觸目皆是 | 觸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見到的都是。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 者家屬的話。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