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末棄本
![逐末棄本](/d/file/titlepic/chengyu38481.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逐末舍本”。
出處唐·魏徵《嫂叔舅服議》:“今在舅服止一時,為姨居喪五月,徇名喪實,逐末棄本。”
基礎信息
拼音zhú mò qì běn
注音ㄓㄨˊ ㄇㄛˋ ㄑ一ˋ ㄅㄣˇ
繁體逐末棄本
感情逐末棄本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逐末舍本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憂喜交集(意思解釋)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肝膽欲碎(意思解釋)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釋)
- 流離轉徙(意思解釋)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釋)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鬼頭鬼腦(意思解釋)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釋)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馬牛其風(意思解釋)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釋)
- 有求必應(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釋)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滿面春風(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釋)
- 騰聲飛實(意思解釋)
- 家常便飯(意思解釋)
- 憐香惜玉(意思解釋)
※ 逐末棄本的意思解釋、逐末棄本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老馬識途 |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
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 |
寸步不離 |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后左右。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之 靡二 | 同“之 靡它”。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衣錦還鄉 | 衣:穿;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大張旗鼓 |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動魄驚心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 路;自取滅亡。 |
意料之外 | 沒有想到的。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如火如荼 |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面授機宜 | 面:當面;授:教;傳授;機宜:適應時機的對策、辦法。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