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賊見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出處元 李文尉《燕青博魚》第三折:“常言道:'捉賊見臟,捉奸見雙。'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還我奸夫來便罷。”
例子自古道:‘捉奸見雙,捉賊見贓, 人見傷。’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基礎信息
拼音zhuō zéi jiàn zāng
注音ㄓㄨㄛ ㄗㄟˊ ㄐ一ㄢˋ ㄗㄤ
繁體捉賊見贜
感情捉賊見贓是中性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指辦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近義詞捉奸見雙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勤儉節約(意思解釋)
- 音信杳無(意思解釋)
- 輪焉奐焉(意思解釋)
- 窮家富路(意思解釋)
- 雞取卵(意思解釋)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釋)
- 懸崖勒馬(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見危致命(意思解釋)
- 時至運來(意思解釋)
- 魚 網破(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將伯之呼(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打情賣笑(意思解釋)
- 春去冬來(意思解釋)
- 東施效顰(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 (意思解釋)
- 風風雨雨(意思解釋)
- 洗耳恭聽(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捉賊見贓的意思解釋、捉賊見贓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謂說話吞吞吐吐,含混躲閃。 |
南轅北轍 |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
信及豚魚 |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處實效功 |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
斗唇合舌 | 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
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團團轉 | 回環旋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繪聲繪影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十惡不赦 | 十惡: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超然物外 | 超然:脫離;不介入;物:客觀世界。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滿面春風 | 春風:春天溫暖的風。本指春風拂面;溫暖宜人。現指心情喜悅;滿臉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藹熱情的面容。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慮周藻密 | 藻:辭藻,措辭。密:縝密。思路嚴謹,措詞縝密??紤]周到,辭采細密。 |
有志竟成 | 竟:終于。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
冒失鬼 | 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辭喻橫生 | 橫生:橫逸而出。言辭生動,橫逸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