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矻矻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勤勉不懈貌。
出處唐·韓愈《爭臣論》:“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廉濟天下也,孜孜矻矻, 而后已。”
例子其未成書有《讀史匯說》若干卷,孜孜矻矻,導原植根,推而放之,充如也。清·魏源《婺源王君墓表》
基礎信息
拼音zī zī mó cuì
注音ㄗ ㄗ ㄇㄛˊ ㄘㄨㄟˋ
繁體孜孜孜孜
感情孜孜矻矻是中性詞。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孳孳矻矻、孜孜汲汲、孳孳汲汲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隨行就市(意思解釋)
- 抱頭鼠竄(意思解釋)
- 懸而未決(意思解釋)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釋)
- 舊地重游(意思解釋)
- 處實效功(意思解釋)
- 連編累牘(意思解釋)
- 珠宮貝闕(意思解釋)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釋)
- 囊螢照雪(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罄竹難書(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解釋)
- 共商國是(意思解釋)
- 嘰嘰喳喳(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舉直錯枉(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意思解釋)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釋)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意思解釋)
- 翼翼飛鸞(意思解釋)
- 掛冠歸去(意思解釋)
- 變化無方(意思解釋)
- 對牛彈琴(意思解釋)
- 聲色狗馬(意思解釋)
- 角巾東路(意思解釋)
※ 孜孜矻矻的意思解釋、孜孜矻矻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低聲下氣 | 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
道骨仙風 |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
從俗就簡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簡易。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到此為止 | 以這里為界限。 |
風和日麗 | 和:柔合;溫和。輕風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和。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安閑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迭床架屋 | 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 向前。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臉黃肌瘦 | 臉色黃,肌體瘦。形容營養不良或有病的樣子。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致知格物 | 致知:獲得知識;格物:推究事理。獲得知識,推究事物的原理。 |
牛星織女 | 即牛郎織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