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曉的成語
有關曉的成語
有關曉的成語共收錄17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戶告人曉 | 讓每家每人都知道。 | 西漢 劉向《列女傳 梁節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
曉以利害 | 曉: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關系給人講清楚。 | 《北齊書 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 |
家喻戶曉 |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都清楚;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 宋 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 |
連更曉夜 | 猶連夜。形容辦事趕緊,毫不拖延。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中書省得了圣旨,一面連更曉夜,整頓酒肉,差官二員,前去給散。” |
無所不曉 | 見“無所不知”。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此女甚是聰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說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
無人不曉 | 曉:知曉。沒有人不知道。形容很有名氣。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六章:“她早就艷名遠播,無人不曉。” |
夜宿曉行 |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趕路。形容長途趕路的辛苦。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4卷:“孫九領書,夜宿曉行,直至吳江延陵橋下。” |
家至戶曉 | 曉:告知。到每家每戶宣傳,使每家每戶都知道。 | 《舊唐書 魏漠傳》:“雖然,疑似之間,不可家至而戶曉。” |
家諭戶曉 | 見“家喻戶曉”。 | 宋·樓鑰《繳鄭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聞有所褒表,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 |
曉風殘月 | 拂曉時的清風;殘余的月影。指天明時的景色。形容冷落清涼的意境。也形容歌妓的清唱。殘月:天將亮時的月亮。 | 宋 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
夜住曉行 |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趕路。形容長途趕路的辛苦。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9卷:“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則一日,已到臨安府接官亭。” |
神不知鬼不曉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同“神不知鬼不覺”。 | 張翼《敵區工作記》:“何況我倆又是神不知鬼不曉走進來的。” |
老不曉事 |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植益內不自安”注:“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 |
曉行夜住 | 見“曉行夜宿”。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一卷:“趙旭詞畢,作別親友,起程而行。于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則一日,來到東京。” |
曉行夜宿 | 天亮啟程;入夜歇宿。形容旅途辛苦。曉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曉行夜宿無辭憚。” |
不曉世務 | 不知曉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 《宋史 王安石傳》:“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