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吃的成語
有關(guān)吃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吃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不可拿進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自討苦吃 | 討:招惹。自己找苦吃。 | 魯迅《書信集 致蕭軍》:“其實《文學(xué)》和我并無關(guān)系,不過因為有些人要它滅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實這是自討苦吃。” |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黃連:中藥,味苦。啞巴吃了黃連,嘴里說不出來。比喻有苦難言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章:“寡婦孤兒,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爭風吃醋 | 因忌妒而明爭暗斗(風:風韻;吃醋:常指在男女關(guān)系上產(chǎn)生嫉妒情緒)。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臉,年已長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見得。那時我爭風吃醋便遲了。”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壞名氣的。” |
吃喝玩樂 | 謂過恣意享樂的生活。 | 魏巍《路標》:“卻有人認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樂,那才算沒有虛擲自己的年華。” |
大魚吃小魚 | 比喻以強凌弱,以大吞小或?qū)訉觿兿鳌?/td> | 老舍《趙旺與荷珠》:“這樣,既能顯出劇情的有機發(fā)展,也增加了大魚吃小魚的一層闡明。” |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 地面上爬著的癩蛤蟆想吃在天上飛翔的天鵝。比喻癡心妄想。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1回:“我直恁這般呆!癩蛤蟆怎想吃天鵝肉!” |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wù)得,實則無所收獲。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
吃喝拉撒 | 吃飯、喝水、拉屎、撒尿。指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六回:“我看著王爺三天吃喝拉撒睡,可有取貴之處。” |
吃苦耐勞 | 耐:受得起;禁得起。能經(jīng)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勞累。 |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里。” |
大吃一驚 | 形容非常吃驚。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則一張那員外大吃一驚,回身便走,來到后邊,望后倒了。” |
吃里爬外 | 接受這一方面的好處,卻為那一方面賣力。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 “立此存照”(四)》:“凡一班吃里爬外,槍口向內(nèi)的狼鼠之輩,讀此亦當憬然而悟矣。” |
吃力不討好 |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贊。形容事情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八回:“老實說,有了錢,與其這樣化的吃力不討好,我倒不如拿來孝敬點給叔公了。 |
令人吃驚 | 讓人感到驚訝。 |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類》:“這種以耳代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并不是罕見的。” |
吃里扒外 | 比喻受這一方好處,卻暗為另一方效勞。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備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風漏水,叫韓老六跑了。” |
兔子不吃窩邊草 | 比喻壞人不在當?shù)馗蓧氖隆?/td>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窩邊草,我這老虎單吃回頭食。” |
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 俗語。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照樣能辦好事情。 | |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 量體: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裁:裁剪。比喻根據(jù)具體情況辦事。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事。” |
寅吃卯糧 |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jīng)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yù)先支用了以后的進項。比喻指經(jīng)濟困難,入不敷出。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5回:“我們只吃一分口糧,哪里會有多少錢?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后空。” |
狗吃屎 | 身體向前仆倒在地。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待要走時,早已被叔寶一腳飛起,一個狗吃屎,跌倒在門邊。” |
省吃儉用 | 原指減少糧食消耗;節(jié)省費用開支。后指吃的用的都很節(jié)儉;形容過日子非常節(jié)省。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雖不及得富盛之時,卻是省吃儉用,勤心苦胝,衣食盡不缺了。” |
穩(wěn)吃三注 | 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們辛苦收拾,是該剩些錢粘補的;我們怎么好‘穩(wěn)吃三注’呢?” |
吃閉門羹 | 羹:流汁食品。比喻串門時,主人不在家,被拒絕進門或受其他冷遇。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11章:“哈哈,學(xué)生還愁著吃閉門羹哩!” |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別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別人后面。 | 劉少奇《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別人計較享受的優(yōu)劣,而同別人比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
狼吃幞頭 | 狼銜去人的幞頭,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難言,強自忍耐。 | 元·無名氏《 狗勸夫》第一折:“你便罵我一千場,便拷我三十頓,我則索狼吃幞頭,心兒自忍。” |
吃吃喝喝 | 指有目的的相互請吃飯,請喝酒。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年紀一大把,樂得看開些,吃吃喝喝,四處八方去逛逛,讓我也開開眼界。” |
張公吃酒李公醉 | 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 |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一卷:“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
吃著不盡 | 吃的穿的,享用不盡。比喻生活富裕。 |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發(fā)解,及南省程試,皆為首冠。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xué)士,戲語之曰:‘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
吃肥丟瘦 | 比喻專做占便宜的事。 | 向春《煤城激浪》:“你背著我,吃肥丟瘦。” |
啞子吃黃連 | 歇后語。比喻有苦說不出。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正是啞子吃黃連,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
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 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東西。癡心妄想。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平兒說道:‘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帳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 。’” |
吃人不吐骨頭 | 比喻又殘暴,又貪婪。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壞水兒,吃人不吐骨頭,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只能拉攏,不能得罪。” |
吃糧不管事 | 只拿錢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負責。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3回:“這些忘八羔子,一個都不在家!他們成年家吃糧不管事。” |
大吃大喝 | 狼吞虎咽地吃。指沒有節(jié)制,沒有計劃地吃喝。指進行大規(guī)模、高檔次的吃喝活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七回:“蔣爺苦勸,自己端起酒杯,大吃大喝,連說帶笑。” |
吃大鍋飯 | 比喻企業(yè)不論盈虧,個人不分勤懶,全由國家包干的辦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兒,又說是吃大鍋飯的兒女,不知民間疾苦,那曉得撐持家事?” |
半夜敲門不吃驚 | 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吃硬不吃軟 | 好言好語不聽從,態(tài)度一強硬,反使屈從了。形容人的外強中干,欺軟怕硬。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戴大理囑咐他的一番話,說胡統(tǒng)領(lǐng)的為人,吃硬不吃軟。 |
吃小虧得大便宜 | 指暫時虧損一點期待將來的收益。 | |
撩蜂吃螫 | 猶言撩蜂剔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劉六、劉七裹革出來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說道:‘你不好問去?只是指使我!’” |
爭鋒吃醋 | 見“爭風吃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可知是個賤骨頭。” |
看菜吃飯 | 比喻根據(jù)具體情況辦事。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
吃白食 | 白吃別人的飯,光吃飯不工作,吃東西不付錢,也指不務(wù)正業(yè)專靠訛詐為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況列位在此,無有我不破鈔,反吃白食的。” |
坐吃山崩 | 只坐著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chǎn),即使有堆積如山的財富,也要耗盡。 | 《京本通俗小說 志誠張主管》:“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條件,就依靠什么條件生活。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黃連:中藥,味苦。啞巴吃了黃連,嘴里說不出來。比喻有苦難言 |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國不知地理,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好漢不吃眼前虧 | 俗語。指聰明人能識時務(wù),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7回:“好漢不吃眼前虧,且讓他一步,再作道理。” |
吃啞巴虧 |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四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巴虧了。 |
短吃少穿 | 指衣食困乏。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窮人起早貪黑,手不離活,成年溜輩,短吃少穿,你說這不是命是啥?” |
好吃懶做 | 好:喜歡;貪圖;懶:怠惰。指貪于吃喝;懶于做事。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為女婦人家,好吃懶做,嘴大舌長,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 |
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 比喻貪心不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十六回:“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 |
湖吃海喝 | 放肆地大吃大喝 | |
光棍不吃眼前虧 | 指聰明人能識時務(wù),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以免吃虧。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六回:“俗語說的好,光棍不吃眼前虧。”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眾的人。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這才合了俗語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靠天吃飯 | 謂依賴自然條件來過日子。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為什么人家說,靠天吃飯,賴地穿衣呢?” |
幫虎吃食 |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先著了幾個賴皮幫虎吃食的生員,在文廟行香的時節(jié),出力講了一講。” |
不吃煙火食 |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后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嘆息云:‘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
吃軟不吃硬 | 對態(tài)度強硬者,絕不屈從,對好言好語,可以聽從。形容個性頑強,不怕強硬。 | 清 醉月山人《狐貍緣全傳》第三回:“從來小孩愛戴高帽兒,吃軟不吃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