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摸的成語
有關(guān)摸的成語
有關(guān)摸的成語共收錄37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起早摸黑 | 起早睡晚,指辛勤勞動。 | 《送軍糧》:“天還沒有亮,起早摸黑趕著上前方。” |
偷偷摸摸 | 形容瞞著別人做事,不敢讓別人知道。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許你們偷偷摸摸的哄騙了去。” |
順藤摸瓜 | 摸:尋找。順著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事情。 | 《人民日報》1982.6.30:“由此順藤摸瓜,很快破獲了這起盜竊案。” |
不可捉摸 | 捉摸:揣測;預(yù)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 |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
水底摸月 | 同“水中撈月”。 | 明·郎瑛《七修類稿·奇謔·諺語至理》:“賒酒時風(fēng)花雪月,飲之時流星趕月,討錢時水底摸月。喻世之無賴者也。” |
盲人摸象 | 佛經(jīng)故事;傳說幾個盲人各自撫摸大象的身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說不一;爭論不休。比喻以一點代替全面;看問題片面。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
合眼摸象 | 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詩詞高勝,要從學(xué)問中來。后來學(xué)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
小偷小摸 | 偷摸不很值錢的東西。 | 王朔《誰比誰傻多少》:“什么丟了大家可以幫你找,咱們這兒可沒有小偷小摸的人。” |
看得見,摸得著 | 指能看見的實實在在的事物。 | |
摸頭不著 | 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聽了這話,摸頭不著,只得依著言語,寫了一封字。” |
暗中摸索 | 摸索:探索、尋求。①本指在黑暗中尋求。②指寫作時只是憑空虛構(gòu)。③比喻無人指教;完全靠自己探求門徑、鉆研事理。 | 唐 劉餗《隋唐嘉話》中卷:“許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或謂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何(何遜)、劉(劉孝綽)、沈(沈約)、謝(謝眺),暗中摸索著,亦可識之。’” |
摸金校尉 | 校尉:古代軍官職稱。指掠奪財物的軍官。 | 漢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
混水摸魚 | 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不正當(dāng)?shù)睦妗?/td> | 馬南邨《燕山夜話 一個雞蛋的家當(dāng)》:“而他打算把這個拾來的雞蛋,寄在鄰居母雞生下的許多雞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顯然是混水摸魚。” |
扶墻摸壁 | 撫摸著墻壁。比喻言論主張比較軟弱平庸。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回:“這兩個鳥男女,正在缸里扶墻摸壁扎掙。” |
瞎子摸魚 |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調(diào)查研究。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 |
黑天摸地 |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7回:“眾軍黑天摸地,不辨東西,只得下馬受降。” |
守著鼻子摸著腮 | 形容彼此緊挨著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外頭守著鼻子摸著腮的都是人,我守的這點去處連足也摸不過來,……支了他那里去?” |
順蔓摸瓜 | 同“順藤摸瓜”。 | 王士美《鐵旋風(fēng)》第一部第六章:“依我看,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抓緊,但不要去驚擾他,同時可以順蔓摸瓜,最后弄清楚情況。” |
眾盲摸象 | 許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說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說象一堵墻,摸到象尾的說象一條蛇,互相爭論不休。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大般涅槃經(jīng)》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
瞎子摸象 | 比喻對事物一知半解,不對全局作判斷。 | 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斷這經(jīng)濟的總趨勢,豈不等于瞎子摸象?” |
眾人摸象 | 比喻看問題總是以偏概全。 | |
渾水摸魚 | 渾水:渾濁的水。指在渾濁的水中摸魚。比喻乘混亂時機撈取好處。 | 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馬上去渾水摸魚,管什么上海開仗不開仗。” |
不可摸捉 | 摸捉:揣測,預(yù)料。指對人或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 |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
偷雞摸狗 | 指小偷小摸。也指亂搞男女關(guān)系。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dāng),幾時是了;跟隨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 |
東偷西摸 | 指暗中干不正當(dāng)?shù)氖隆?/td>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0回:“她還是饞貓兒似的東偷西摸。” |
老虎屁股摸不得 | 比喻自以為是了不起,聽不得批評意見,一觸即跳。 |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tài)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
摸門不著 | 指莫名其妙。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辭了丈人回來。” |
摸雞偷狗 | 指小偷小摸。也指不正當(dāng)?shù)哪信P(guān)系。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9回:“在此幫那強盜摸雞偷狗的,一旦有失,落個罵名千古。” |
搔頭摸耳 |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時無法可想的焦急神態(tài)。 | 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兩個人搔頭摸耳,沒有法想。” |
摸不著頭腦 | 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襲人一時摸不著頭腦,也只管站在旁邊呆呆的看著他。” |
摸著石頭過河 | 比喻辦事謹(jǐn)慎,邊干邊摸索經(jīng)驗。 |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26章:“水淺的時候,可以摸著石頭過河。” |
偷東摸西 | 指小偷小摸。 | 元 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那個弟子孩,不似好人,偷東摸西,打發(fā)他去了吧。” |
摸不著邊 | 不著邊際,接觸不到實際問題。 | 林予《雁飛塞北》第16章:“這也不是十多年前于團長講給俺老頭子聽的、摸不著邊的事情,這就是出現(xiàn)在老頭子眼前的真情實景啊!” |
梭天摸地 | 指上竄下跳。比喻到處逃竄。 | 《醒世姻緣傳》第七六回:“素姐忘記了是猴,只道當(dāng)真成了自己的老公,朝鞭暮撲,打得個猴精梭天摸地的著極。” |
摸棱兩可 | 握持棱角,兩端皆可。比喻遇事不決斷可否,不分是非。 |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 |
捉摸不定 | 估量不透。捉摸:猜測,預(yù)料。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
東撈西摸 | 謂盲目地四處求索。 | 宋·朱德《答廖子晦》:“蓋性命之理雖微,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如捕風(fēng)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