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子的成語
有關子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子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謙謙君子 |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 《周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
妻離子散 | 妻子離異;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離散。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
命根子 | 有生命或精力來源的東西。比喻最受人重視的晚輩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視的事物。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天王老子 | 比喻至尊至貴、最有權威的人。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擋不住改霞到生寶的草棚屋做媳婦去!” |
經史子集 | 經:經書,儒家經典;史:史書;子: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經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有兩下子 | 比喻有點本領。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要面子 |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 | 張潔《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 要面子,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
打腫臉充胖子 |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十章:“打腫臉充胖子,你還知道羞恥不?” |
天之驕子 | 驕子:寵兒。老天爺的寵兒。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天之驕子”;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現指條件極其優越;特別幸運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
風流才子 | 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 唐 元稹《鶯鶯傳》:“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 |
叫化子 | 乞丐。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沒衣服,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新唐書 張宿傳》:“宿怨執政不與已,乃日肆讒甚,與皇甫镈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 |
弟子孩兒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養的。 | 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兒把我攔住,道我是犯夜的。”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孝子賢孫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 元 劉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議論證據古今,出入經史百子。” |
胡子拉碴 |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老舍《駱駝祥子》:“說得非常的溫柔親切,絕不像是由那個胡子拉碴的口中說出來的。”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漢二獻皆好書,而其傳國皆最遠。士大夫家,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瞧我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夢都沒有一個。”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見安公子那一番舉動,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艱難,人情利害的一個公子哥兒。”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
一棍子打 |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家發表錯誤的意見,發表了就‘一棍子打 ’,這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 |
斷子絕孫 | 指沒有子孫后代。多用作詛咒語。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望子成龍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
炎黃子孫 | 炎黃: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的后代。指中華民族的后代。亦作“黃炎子孫”。 | 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對視一會兒,承認:‘那倒也是,炎黃子孫嘛。’” |
子承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利山和尚》:“僧問:不歷僧只獲法身,請師直指。師云:子承父業。” |
二三君子 | 猶二三子。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漢書·楚元王傳》:“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 |
書呆子 | 指只知讀書而缺乏實際知識的人。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老夫素日常聽人說,讀書人每每讀到后來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 |
耍嘴皮子 | 指光說不做。也指賣弄口才(含貶義)。 | 傅光明《從老舍之 看老舍的幽默與悲劇意識》:“他絕不是那種耍嘴皮子,賣弄搞笑那種作家。” |
將門虎子 | 將門:世代為將的人家。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門庭。 | 三月夫《吳三貴·異象少年》:“將門虎子!這孩子面相極佳,將來說不定會是國之棟梁啊!” |
土包子 | 指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說別人,有輕蔑意。如果是說自己,有自謙意。 |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有些人輕視本地干部,譏笑本地干部,他們說:‘本地人懂得什么,土包子!’” |
真命天子 | 舊時所謂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識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
孺子牛 | 孺子:兒童。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 郭小川《登九山》:“人在變,思想在變,多少英雄甘當孺子牛。”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現在也稱品行好的人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間建立在道義基礎上的交情高雅純凈;清淡如水。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
莘莘學子 | 莘莘:眾多的樣子。眾多的學生 | 林語堂《機器與精神》:“今日的莘莘學子,想讀書都沒有地方,一個完備的圖書館也沒有。” |
黃口孺子 | 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
赤子之心 | 赤子:初生的嬰兒。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純潔。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橫眉:怒目而視;千夫指:眾人都指責;孺子牛:甘為為人服務的人。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愿服務。 |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擺架子 | 指自高自大,裝腔作勢。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5回:“林之洋道:‘他果另眼相看,俺更要擺架子說大話了。’” |
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 | 舉:推薦。舉薦身邊的人,即使是親屬也不回避;舉薦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敵也不躲開。形容辦事公正無私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以為至公。’” |
人中獅子 | 像獅子是獸中之王那樣。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 《釋氏要覽》:“天竺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諸國獨步,內外綜博,無籍不練,世人咸曰人中獅子。” |
棄子逐妻 | 棄:拋棄;逐:驅趕。拋棄子女趕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離子散。 | 唐·韓愈《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上恩雖宏,下困猶甚,至聞有棄子逐妻以求口食。” |
母慈子孝 |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 《尚書·康誥》:“天惟與我彝。”孔傳:“天與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家人父子 | 家人:一家人。指一家人。 | 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耶?” |
敗家子 | 指任意揮霍家產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費國家財物的人。 | 老舍《詩人》:“這些行動都是有失正統的,故每每呼詩人為怪人、為狂士、為敗家子。” |
吹胡子瞪眼 | 形容很生氣的樣子。 | 劉紹棠《漁火》第一章三:“這個挨了罵的司務長惱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橋上張牙舞爪。” |
妻梅子鶴 |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表示清高。 | 清·徐釚《詞苑叢談》卷三:“林處士妻梅子鶴,可稱千古高風矣。” |
醋壇子 | 裝醋的壇子,指在男女關系上嫉妒心很強的人。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倘她打翻醋壇子,可就要砸鍋了。” |
鉆空子 | 指乘隙鉆營投機。 |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這么兩句半話跟大人都說不清楚,讓小人鉆空子。” |
子曰詩云 |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喬民,用這等小猢猻,但學得些妝點皮膚,子曰詩云。” |
挾天子以令諸侯 | 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必從,然謂之尊君則不可。” |
浪子宰相 | 指北宋徽宗時宰相李邦彥。 | 《三朝北盟會編》:“邦彥嘗自言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而都人亦呼季彥為浪子宰相。” |
犁牛之子 | 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于其子的賢明。 |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
子虛烏有 | 指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虛、烏有:人名)。 | 漢 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狼子野心 |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獸兇殘的本性。狼崽子雖小卻有野獸的兇殘本性。比喻壞人兇殘的秉性或瘋狂的欲望。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 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 ,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女子無才便是德 | 舊道德規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
戴高帽子 | 吹捧、恭維別人。 | 《北史 儒林傳下 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