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戮的成語
有關戮的成語
有關戮的成語共收錄1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戮力一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齊心協力。 | 清 薛福成《籌洋芻議 邊防》:“中國籌邊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強之術而勉行之。” |
引頸受戮 | 引:伸長;拉長;戮: 。伸長脖子;等待被 。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 。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頸受戮,乃敢拒敵大兵。” |
齊心戮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 晉 袁宏《后漢紀 獻帝紀一》:“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 |
洗頸就戮 | 把脖子洗凈,伸到刀下受 。比喻等待滅亡。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說與孫權:洗頸就戮!” |
明刑不戮 | 指刑罰嚴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 。 | 《商君書·賞刑》:“故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國無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戮力:合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形容團結一致。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
同心戮力 | 指齊心合力。 | 晉 袁宏《后漢紀 靈帝紀》:“太后新攝政,政之巨細,多委陳蕃、竇武,同心戮力,以獎王室。” |
駢首就戮 | 一并被 。 | 明·徐復祚《投梭記·哭友》:“可憐周戴二兄,不聽吾言,果然駢首就戮。” |
束手受戮 | 束:捆綁;戮: 。捆起自己,等待被 。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 。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8回:“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受戮。” |
杜郵之戮 | 杜郵:古地名,今陜西咸陽;戮: 。指忠臣無辜被 | 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
戮力壹心 | 見“戮力同心”。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從者將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
協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新唐書·韋陟傳》:“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戮力,則無以成功。” |
殫謀戮力 | 竭盡智謀和精力。 | 《誠意伯文集·贈謚太師文成誥》附《禮部會議》:“誠意伯劉基……同徐達、湯和輩殫謀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內,奄有中原。” |
戮力齊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齊心協力。同“戮力同心”。 | 《梁書 王僧辯傳》:“卿志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丑。” |
天之戮民 |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
天地誅戮 | 見“天地誅滅”。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0回:“若有瞞昧,天地誅戮。” |
悉心戮力 | 悉心:盡心。竭盡智慧和力量。 | 《晉書·武帝記》:“其內外眾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 |
朝施暮戮 | 施:施行;戮: 戮。早上發令晚上 戮。形容實行高壓手段。 | 《新唐書·柳澤傳》:“故政不常、令不一,則奸詐起而暴亂生焉,雖朝施暮戮,而法不行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