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奔的成語
有關奔的成語
有關奔的成語共收錄58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奔走相告 | 奔;走:跑。奔跑著互相轉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時;急迫地互相轉告有關的人。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
萬馬奔騰 |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
疲于奔命 | 疲:疲乏;勞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處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應付;非常疲勞。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盡。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使敵疲于奔命,人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
奔逸絕塵 |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 先秦 莊周《莊子 田子方》:“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絕塵,急走也。” |
狼奔鼠偷 |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 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
追奔逐北 | 追擊敗走的敵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田單列傳》:“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 |
奔走如市 | 走:跑。市:集市。形容為某種目的而奔忙、活動的人很多。 | 《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門,皆其心腹牙爪。” |
飛鷹奔犬 | 同“飛鷹走狗”。 | 唐·柳澤《上睿宗書》:“或打球擊鼓,比周伎藝;或飛鷹奔犬,盤游藪澤。” |
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 猊:狻猊,即獅子;抉:踢開;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踢開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 《唐書·徐浩傳》:“嘗書四十三幅屏,八體皆備,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
有家難奔 | 由于種種原因,有家卻不能回去。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你可為甚么切齒嚼牙恨,這是你自做的來有家難奔。” |
擊電奔星 | 形容快速。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馬乃擊電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擬迎婦歸吳國。” |
狼奔豕突 | 豕:豬。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沖撞。比喻成群的壞人到處亂闖;任意搔擾;或敵人倉皇逃跑。 | 清 歸莊《擊筑余音 重調》:“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
騁耆奔欲 | 謂隨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 《漢書·揚雄傳上》:“若夫壯士慷慨,殊鄉別趣,東西南北,騁耆奔欲。” |
云奔潮涌 | 云氣上升,潮水奔涌。形容大量涌出來。 | 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一卷:“千乘萬騎,如云奔潮涌,四方萬姓,如鱗次蟻聚。” |
無家可奔 | 見“無家可歸”。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雖說腰間里都有幾兩盤纏,卻一時無家可奔。” |
各奔前程 | 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尋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確定的目標前進。 | 元 無名氏《張協狀元 貧女乞食回鄉》:“方信相逢不下馬,也須各自奔前程。” |
東奔西撞 |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 明·高濂《玉簪記·依親》:“驟然起兵戈,擾攘。卷塵飛,東奔西撞,嬌兒拆散知何往?” |
離析渙奔 | 同“離析分崩”。 | 明·宋濂《進〈元史〉表》:“豐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歷之世;離析渙奔之禍,馴致于至正之朝。” |
狐奔鼠竄 | 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 | 宋書 《索虜傳》:“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納,待之若舊,資其糧仗,縱為寇賊。”《英烈傳》第二十一回:“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竄退去。” |
東奔西走 |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里。” |
奔走鉆營 | 到處奔波,削尖腦袋謀求私利。 | 茅盾《動搖》:“他雖然是奔走鉆營的慣家,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還是第一次。” |
奔軼絕塵 | 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 | 見“奔逸絕塵”。 |
星奔川騖 | 像流星飛馳,如江河涌流。形容迅速疾快。 |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靡不望影星奔,藉響川騖,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流水接軫。” |
雷奔云譎 |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 清·梅曾亮《陳拜鄉詩序》:“今夫水之歸壑也,其未至則澎濞洶涌,雷奔云譎,及至于壑則已矣。” |
奔走之友 |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何嵎》:“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
各奔東西 | 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東西。” |
渴驥奔泉 | 驥:駿馬。如同駿馬口渴思飲,飛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書法筆勢矯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 《新唐書 徐浩傳》:“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 |
窮猿奔林 | 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比喻在窮困中急于找一個棲身的地方。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
嫦娥奔月 | 嫦娥:月宮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 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 |
腐索奔馬 | 腐:腐爛。用腐朽的繩索駕馭奔跑的烈馬。比喻形勢十分艱險危急。 | 《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
河奔海聚 | 比喻思路開闊,文辭暢達。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理學二》:“與朱文公往復辯論,每書輒傾竭浩蕩,河奔海聚。” |
奔走呼號 | 奔走:奔跑。呼號: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喚。形容處于困境而求援。 | 清 吳趼人《痛史》第17回:“一時奔走呼號,哭聲遍野,扶老攜幼,棄業拋家,都往內地亂竄。” |
狼奔兔脫 | 形容倉皇逃竄。 | 《冷眼觀》第四回:“遠遠聽見吆喝之聲,由遠而近……眾人手忙腳亂,將桌上杯盤收拾干凈,轉眼間,狼奔兔脫,如鳥獸散去。” |
熱情奔放 | 充滿熱情的,充滿活力、首創精神或應變能力的樣子。 | |
鼠竄狼奔 |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竄狼奔,都奔東平府來。” |
狼奔鼠竄 |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 明 沉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
豕突狼奔 | 豕:豬;突:猛沖。象豬那樣沖撞,象狼那樣奔跑。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搔擾。 | 明 歸莊《萬古愁》:“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
東奔西向 | 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
云奔雨驟 | 驟:迅速。像云一樣聚散,像雨一樣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唐·無名氏《廬山遠公話》:“須臾之間,見聽眾云奔雨驟,皆至寺內。” |
望塵奔北 | 見“望塵奔潰”。 | 晉·葛洪《抱樸子·行品》:“望塵奔北,聞敵失魄。” |
鼠攛狼奔 |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北京城內百姓黎民一個個鼠攛狼奔,一家家神號鬼哭。” |
騁嗜奔欲 | 指隨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 《北史 房彥謙傳》:“逮叔世驕荒,曾無戒懼,肆于人上,騁嗜奔欲,不可具載,請略陳之。” |
情在駿奔 | 一心急著去奔喪。 | |
禽奔獸遁 | 遁:逃跑。鳥獸奔逐逃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 宋·蘇洵《審勢》:“及其后世失德,而諸侯禽奔獸遁,各固其國,以相侵擾。” |
奔車朽索 | 朽:腐爛;索:繩子。用朽爛的繩索去套奔馳的馬車。形容事情非常危險,應十分警惕。 |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
奔騰澎湃 | 奔騰:飛奔疾馳;澎湃:波濤沖擊聲。形容聲勢極大。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五卷:“狂風暴作,湖水奔騰澎湃,勢如千軍萬馬。” |
山奔海立 | 像高山飛奔,似大海豎起。形容氣勢浩大。 |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鳴樹偃。” |
走及奔馬 | 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馬的奔跑。形容走路飛快。 | 《周書·達奚武傳》:“震字猛略,少驍勇,便騎射,走及奔馬,臂力過人。” |
載欣載奔 | 邊歡喜邊趕路。 | 晉·陶潛《歸去來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
星奔電邁 | 奔:奔馳;邁:消逝。像流星飛馳,閃電疾逝。形容迅疾。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抗傳》:“若敵泛舟順流,星奔電邁,俄然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懸也。” |
東奔西跑 | 指到處奔波。 | 楊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東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營生多,經歷的也古怪。” |
東奔西竄 | 同“東逃西竄”。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
東跑西奔 | 奔:急走,跑。指到處奔波。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4章:“逃難的老百姓在敵人的炮火下東跑西奔。” |
鉆營奔競 | 鉆營:找門路,托人情,以謀取名利;奔競:爭逐。爭名逐利,到處找門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他的功名大都從鉆營奔競而來。” |
罷于奔命 | 罷: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應付,弄得非常疲乏。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七年》:“余必使爾罷于奔命以 。” |
投河奔井 | 謂投水自 。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 |
望塵奔潰 | 亦作“望塵奔北”。謂只看見敵方軍馬揚起的塵土便奔逃潰散。形容軍無斗志。 | 《北史·魏紀二·太武帝》:“諸軍同日皆監江,所過城邑,莫不望塵奔潰,其降附者不可勝數。” |
東奔西逃 | 同“東逃西竄”。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后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