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摩的成語
有關摩的成語
有關摩的成語共收錄29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肩摩轂接 | 肩相摩,轂相接。本形容行人車輛擁擠,后亦借指人才輩出,絡繹不絕。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肩摩轂接,競爽一時,殆古今所罕也。” |
摩頂至踵 | 猶摩頂放踵。 | 南朝·陳·沈炯《為陳武帝與王僧辯盟文》:“僧辯等荷相國湘東王泣血銜冤之寄,摩頂至踵之恩,能不瀝肝抽腸,共誅奸逆。” |
轂擊肩摩 |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臨葘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
心摩意揣 | 摩:揣測;揣:量度。用心揣摩測度。 | 唐·薛逢《上中書李舍人啟》:“心摩意揣,慮計神籌。” |
摩肩接踵 | 摩:接觸;踵:腳跟。肩挨肩;腳尖連著腳跟。形容人多擁擠;或比喻事物接連不斷的出現。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
擊轂摩肩 | 形容車馬眾多。 | 《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
肩摩踵接 | 肩碰肩,腳連腳。形容人多而擁擠。 | 清 薛福成《庸庵筆記 幽怪二》:“終日人鬼雜處,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聞問。” |
摩肩擦踵 | 形容來往行人眾多,很擁擠。 | |
摩肩接轂 | 肩挨著肩,車輪挨著車輪。形容人多擁擠。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 游嵩山日記》:“伊闕摩肩接轂,為楚豫大道。” |
肩摩袂接 |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 明·宋濂《贈傳神陳德顏序》:“余自近歲以來,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謝絕已久。” |
摩肩如云 | 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樣密集。形容人多擁擠。 |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許多碧眼紫髯的偉男,蜷發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揮汗成雨的時候,煩渴的了不得。” |
摩頂至足 | 猶摩頂放踵。 | 南朝·梁·吳均《行路難》:“摩頂至足買片言,開胸瀝膽取一顧。” |
摩厲以須 |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備,待時而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 矣。” |
摩拳擦掌 | 形容行動之前心情激動;情緒高昂;急不可待。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強,硬主張,但題起廝 呵,摩拳擦掌。” |
摩頂放踵 | 從頭頂到腳跟都擦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
泛浩摩蒼 | 泛海摩天。形容文詞博大高深。語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 語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 |
摩肩擊轂 |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 《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
摩口膏舌 | 磨練口舌。形容講話很厲害,善于挑撥誣陷。 | 漢·王充《論衡·自紀》:“羊勝之徒,摩口膏舌;鄒陽自明,入獄復出。” |
簡練揣摩 | 簡練:在學術技藝上下功夫去磨煉;揣摩:反復思考推求。指在學術技藝上悉心探討,下苦功磨練。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語之,簡練以為揣摩。” |
踵接肩摩 | 摩肩接踵。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 清·金捧閶《守一齋筆記·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
厲世摩鈍 | 指磨礪世人,使笨拙的人奮發有為。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爵祿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世摩鈍也。” |
肩摩轂擊 | 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 |
袂接肩摩 | 袂:袖子。衣袖相連,肩膀相觸。形容人非常多。 | 明·宋濂《國朝名臣序頌》:“其他智士謀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數。” |
礪世摩鈍 | 見“礪世磨鈍”。 | 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一毀譽,輕富貴,安貧賤,則人主之名器爵深,所以礪世摩鈍者廢矣。” |
歷世摩鈍 | 亦作“歷世磨鈍”。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有為。 | |
摩厲以需 | 見“摩厲以須”。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朱佩茞》:“媳婦有妖胎,會將摩厲以需,毋復聒之使不安靜也。” |
摩天礙日 | 摩:接觸;礙:遮蔽。形容山的高大。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忽又見一座高山,真是摩天礙日。” |
摩礪以須 | 見“摩厲以須”。 | 唐·白居易《<因繼集>重序》:“蓋示余勇,摩礪以須我耳。” |
摩肩擦背 | 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擁擠。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69回:“行至大街,就見那些人摩肩擦背,攙老扶幼,全是瞧擂臺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