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夕的成語
有關(guān)夕的成語
因篇幅關(guān)系,夕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gè)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只爭朝夕 | 比喻抓緊時(shí)間,力爭在最短的時(shí)間內(nèi)達(dá)到目的。 |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旦夕之間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間,形容在很短時(shí)間內(nèi)。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shí)紉,便作旦夕間。”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fā)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jié)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贊嘆語。謂此是良辰。 | 《詩經(jīng)·唐風(fēng)·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扣舷獨(dú)笑,不知今夕何夕。” |
夕陽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一朝一夕 | 一個(gè)早晨;一個(gè)傍晚。指很短的時(shí)間之內(nèi)。 | 《周易 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朝乾夕惕 | 乾:乾乾,即自強(qiáng)不息;惕:小心謹(jǐn)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jǐn)慎,沒有一點(diǎn)疏忽懈怠。 | 《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命在旦夕 |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shí)間。生命垂危,很快會(huì) 去。 | 唐 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
朝干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jǐn)慎,不敢疏忽懈怠。 | 《周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朝斯夕斯 |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xué)勤奮而有恒心。 | 《三字經(jīng)》:“朝于斯,夕于斯。” |
朝不保夕 |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yù)料。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
危在旦夕 | 形容危險(xiǎn)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時(shí)間之內(nèi)。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zāi)禍的發(fā)生,事先是無法預(yù)料的。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 |
日干夕惕 | 干干,自強(qiáng)不息貌;惕,小心謹(jǐn)慎。“日干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jǐn)慎,不敢懈怠。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
晨兢夕厲 | 謂終日勤勉謹(jǐn)慎。 | 《宋書·袁粲傳》:“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滯猶積,晨兢夕厲,每惻于懷。” |
月夕花晨 | 見“月夕花朝”。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程為人風(fēng)雅絕倫,議論瀟灑,李悅焉。越日折柬酬之,歡笑益洽。從此月夕花晨,未嘗不相共也。” |
命在朝夕 | 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間。形容生命垂危。 | 東漢·班固《漢書·龔勝傳》:“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隨使君上道,必 道路。” |
晝乾夕惕 | 形容日夜勤勉戒慎。 | 語出《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前蜀 杜光庭《賀臣體漸痊愈表》:“晝乾夕惕,焦勞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憂軫而寒暄爽候。” |
朝朝暮夕 | 每天的早晨和黃昏,指短暫的時(shí)間。 | |
朝夕不保 | 朝:早上;夕:黃昏。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yù)料。 | 蔡?hào)|藩《五代史演義》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頃在并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勇俱窮,朝夕不保。” |
朝華夕秀 |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 晉·陸機(jī)《文賦》:“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 |
花朝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shí)光和景物。 | 《舊唐書 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
朝成夕毀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 蘇軾《御試制科策》;“后宮之費(fèi)不下一敵國,金玉錦繡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毀,務(wù)以相新。” |
今夕有酒今夕醉 | 今天有酒則今天痛飲。形容人只顧眼前享樂,沒有長遠(yuǎn)打算。 | 茅盾《子夜》:“你的危言諍論,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決心去及時(shí)行樂,今夕有酒今夕醉!” |
旦夕之危 | 旦夕:比喻短時(shí)間內(nèi)。危:危險(xiǎn)。形容危險(xiǎn)逼近。 | 《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
朝前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jǐn)慎,沒有一點(diǎn)疏忽懈怠。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朝不慮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huì)變成什么樣子或發(fā)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yù)料。 | 晉 李密《陳情事表》:“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
朝不及夕 | 形容情況危急。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
亡在旦夕 | 旦:早晨;夕:晚上。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 《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大軍已駐乎心腹,鼎魚幕燕,亡在旦夕。” |
朝饔夕飧 | 指才疏力薄,除吃飯外別無所能。 | 明 李東陽《后東山草堂賦》:“吾儕細(xì)人,朝饔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 |
匪朝伊夕 |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shí)間之短。 | 《周書·文帝紀(jì)上》:“今若召悅授以內(nèi)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
朝發(fā)夕至 | 早上出發(fā);晚上到達(dá)。 | 唐 韓愈《鱷魚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鱷魚朝發(fā)而夕至也。” |
匪伊朝夕 | 不止一個(gè)早晨一個(gè)晚上。指是子不少。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 |
朝聞夕 | 早晨聞道,晚上 去。形容對(duì)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朝聞道,夕 可矣。” |
朝聞夕改 |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cuò)誤之迅速。 |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
亡不待夕 | 亡:滅亡, 亡。待:等待。夕:傍晚。滅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會(huì)滅亡。 | |
連朝接夕 | 朝:早晨;夕:晚上。早晨接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連續(xù)干。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
朝干夕愓 | 指終日勤奮謹(jǐn)慎,不敢懈怠。 | 語出《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朝暉夕陰 | 暉:日光。早晚陰晴變化。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朝不謀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huì)變成什么樣子或發(fā)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yù)料。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65回:“這么一把年紀(jì), 期也要到快了,才鬧出個(gè)朝不謀夕的景況來;不餓 就好了,還望翻身么!” |
花晨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shí)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 清 汪汝謙《畫舫約》:“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
花辰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shí)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 清 王韜《淞濱瑣話 藥娘》:“每值花辰月夕,輒置酒宴賞。” |
一旦一夕 | 同“一朝一夕”。 | 《史記·太史公自序》:“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
朝聞道,夕 可矣 | 早晨聞道,晚上 去。形容對(duì)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論語 里仁》:“子曰:‘朝聞道,夕 可矣。’” |
朝兢夕惕 | 惕:小心謹(jǐn)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jǐn)慎,不敢疏忽懈怠。 | 宋·朱熹《戊申封事》:“尚當(dāng)朝兢夕惕,居安慮危,而不可以少怠。” |
偷安旦夕 | 偷安:茍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時(shí)間短。只圖眼前的一時(shí)安逸。 | 三國魏·鐘會(huì)《移蜀將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俱碎。” |
朝夕不倦 |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奮努力,孜孜不倦。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 |
朝過夕改 | 形容改正錯(cuò)誤快。 | 東漢 班固《漢書 翟方進(jìn)傳》:“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君何疑焉?” |
日乾夕惕 | 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jǐn)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強(qiáng)不息貌;惕,小心謹(jǐn)慎。 | 語出《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夕惕朝干 | 指終日勤謹(jǐn)慎,不敢懈怠。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月夕花朝 | 月明的夜晚,花開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你則待要愛纖腰,可便似柔條,不離了舞榭歌臺(tái),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當(dāng)日個(gè)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頭燭滅香消。” |
只爭旦夕 | 亦作“只爭朝夕”。力爭在最短時(shí)間內(nèi)達(dá)到目的。 | 明·徐復(fù)祚《投梭記·卻說》:“今朝寵命來首錫,掌樞衡只爭旦夕。” |
晨提夕命 | 猶言朝夕教誨。 | 明·陳子龍《應(yīng)本序》:“子龍得備吏于越,得侍先生左右,晨提夕命者且三載,又豈易遇哉!” |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 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shí)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
晝干夕惕 | 日夜勤勉戒慎。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申旦達(dá)夕 | 申:至;夕:夜。自夜到晨,從晨到夜。 | 《梁書·張贊傳》:“不事王侯,負(fù)才任氣,見余則申旦達(dá)夕,不能已己。” |
朝乾夕愓 | 指終日勤奮謹(jǐn)慎,不敢懈怠。 | 語出《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朝生夕 | ①早晨剛生,晚上就 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 《山海經(jīng) 海外東經(jīng)》:“[君子國]有熏華草,朝生夕 。” |
禍在旦夕 | 災(zāi)難在很短時(shí)間內(nèi)就要降臨。形容處境非常危險(xiǎn)。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舍人、觀察亦保終吉,但資政氣貌甚惡,禍只在旦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