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俎的成語
有關俎的成語
有關俎的成語共收錄13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越俎代庖 |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折沖尊俎 | 折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 的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
折沖樽俎 | 在杯酒之間取得勝算,現亦指與各國進行外交談判或以高明的談判手段制勝對方。 | 語本《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晉·張協《雜詩》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沖樽俎間,制勝在兩楹。” |
樽俎折沖 | 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一》。謂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談中制勝敵人。后泛指外交談判活動。折沖,使敵人戰車后撤,謂擊退敵軍。 | 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一》 |
俎樽折沖 | 指在會盟的席上或外交談判中制勝對方。 | |
俎上之肉 | 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如令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
越俎代謀 | 俎:古代祭祀時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別人出謀劃策。比喻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 鄭觀應《盛世危言·公法》:“同者彼此通行,異者各行其是,無庸越俎代謀。” |
刀俎馀生 | 猶虎口余生。 | |
尊俎折沖 | 語本《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后以“尊俎折沖”喻在宴席談判中制勝對方。 | 語本《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沖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 |
刀俎余生 | 猶虎口余生。 | 清 昭槤《嘯亭雜記錄 記辛亥敗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 ,今得以馬革裹尸幸矣!” |
代越庖俎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謂掌庖廚之人,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廟中神主也。祝者,則今太常太祝是也,執祭版對尸而祝之,故謂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
越俎代皰 |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盛放牛羊等祭品的器具。庖:廚師。 |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