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guān)羹的成語
有關(guān)羹的成語
有關(guān)羹的成語共收錄32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塵羹涂飯 | 見“塵飯涂羹”。 | 清·錢謙益《答唐訓導論文書》:“南宋以后之俗學,如塵羹涂飯,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棄之。” |
指雁為羹 |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 元 宋方壺《醉花陰 趕蘇卿》:“當初指雁為羹,似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
簞食豆羹 | 簞:盛飯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簞飯食,一豆羹湯。指少量飲食。比喻小利。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 。” |
懲羹吹齏 |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湯;齏:細切的冷食肉菜。被熱湯燙過嘴,吃冷食時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過教訓,遇事過分小心。 | 戰(zhàn)國 楚 屈原《九章 惜誦》:“懲于羹者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
吃閉門羹 | 羹:流汁食品。比喻串門時,主人不在家,被拒絕進門或受其他冷遇。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11章:“哈哈,學生還愁著吃閉門羹哩!” |
千里莼羹 |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湯,味道鮮美,不必用鹽豉做調(diào)味品。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chǎn)。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
殘羹冷炙 | 殘:剩余的;羹:有濃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飯菜。舊時引申為權(quán)貴們的施舍。有時亦比喻飲食節(jié)儉;生活清苦。也作“殘杯冷炙”、“羹殘炙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殘羹冷炙,翻的到處都是。” |
見墻見羹 | 比喻念念不忘先賢。 | 《后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于墻,食則睹堯于羹。” |
分我杯羹 | 羹:肉汁。楚、漢相爭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別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
殘羹剩飯 | 吃剩的飯菜,比喻別人取用后剩下的一點兒東西。 | 梁實秋《窮》:“不曾看見兩個窮人搶食半盂殘羹剩飯。” |
一杯羹 | 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
麥飯豆羹 | 羹:湯。指粗劣食品。用來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 明·洪應明《菜根譚》:“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魂夢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
閉門羹 | 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 | 唐 馮贄《云仙雜記》第一卷:“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
塵飯涂羹 | 涂:泥。塵做的飯,泥做的羹。指兒童游戲。比喻沒有用處的東西。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然至日晚必歸餉者,塵飯涂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 |
蜩螗沸羹 | 蜩:蟬;螗:蟬的一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沸:開水翻騰。象蟬的叫,象沸湯的翻滾。形容社會動亂。 | 《詩經(jīng) 大雅 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
羹藜含糗 | 藜:野菜。泛指飲食粗劣。 | 隋 王通《中說 王道》:“越公以《食經(jīng)》遺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無所用也。’” |
羹藜唅糗 | 藜,野菜;唅,食也。泛指飲食粗劣。亦作“羹藜含糗”。 | 《文選 王褒〈圣主得賢臣頌〉》:“羹藜唅糗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 |
剩菜殘羹 | 吃剩的食物。比喻棄余無用之物。 | 聞一多《 水》:“這是一溝絕望的 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
爺飯娘羹 | 謂在父母的庇蔭下生活。 | 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打的來傷觔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他每爺飯娘羹何曾受這般苦!” |
鼠屎污羹 | 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 | 宋·孫覿《跋吳省元真贊》:“吳公前輩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贊,皆佛菩薩語,啟誦三過,欲下一句而家有識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誚。” |
見羹見墻 | 相傳堯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之幻影于墻,食則見堯之幻影于羹。見《后漢書·李固傳》。后用以謂對圣賢的思慕。 | 相傳堯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之幻影于墻,食則見堯之幻影于羹。見《后漢書·李固傳》。 |
蜩螗羹沸 | 蜩螗:蟬;沸:沸騰。形容聲音嘈雜喧鬧,好像蟬噪、水滾、羹沸一樣。比喻紛擾不寧 | 梁啟超《論美菲英杜之戰(zhàn)事關(guān)系于中國》:“雖中原逐鹿,劉興項仆,蜩螗羹沸,而彼一無所聞焉。” |
捩手覆羹 | 謂手一動就把羹倒翻。喻動輒闖禍。 | 唐·韓愈《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zhuǎn)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橡飯菁羹 | 以橡實作飯,蕪菁為羹。泛指飲食粗劣。 | 《梁書·安成王秀傳》:“或橡飯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墻艾席,樂在其中。” |
懲羹吹虀 | 羹:濃湯;虀:通“齏”,咸菜。被熱羹燙過的人,吃涼菜也要吹一吹。比喻鑒于以往的教訓,遇事過分小心,該做的不敢做或舉措失當。 |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而瑰瑋特絕之徒,益懲羹吹虀,羞與噲伍。” |
莼羹鱸膾 | 莼:莼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 《晉書 文苑傳 張翰》:“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 |
杯羹之讓 | 指受人挾持,惹人譏誚。 | 《史記 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
殘羹冷飯 | 見“殘杯冷炙”。 | 明·劉基《孤兒行》:“清晨采薪日入歸,殘羹冷飯難充饑。” |
分一杯羹 | 羹:肉汁。分給我一杯肉汁。指分享利益。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
鼠屎汙羹 | 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 | |
破衲疏羹 | 破衣素食。形容生活簡樸。 | 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士大夫癖性》:“嘉靖中,楊用修衣服起居窮極華潔;同時唐荊川破衲疏羹,垢敝不堪。” |
爺羹娘飯 | 見“爺飯娘羹”。 | 元·宮天挺《范張雞黍》第一折:“生下來便落在那爺羹娘飯長生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