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命的成語
有關命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命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命根子 | 有生命或精力來源的東西。比喻最受人重視的晚輩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視的事物。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樂道安命 | 樂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奉命惟謹 | 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不辱使命 | 辱:辜負,玷辱。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
長命富貴 |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命中注定 | 命:命運;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預先決定。舊時迷信說法;指命運早已決定了。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草菅人命 | 菅:一種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雜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樣輕賤;隨意加以摧殘。指反動統治者濫施淫威;任意殘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 |
臨危受命 |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見危致命 | 見“見危授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生 有命 | 生 ;生存和 亡。迷信指人的生 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 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
自命不凡 |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命與仇謀 | 仇:仇敵。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形容命運不好,常遇挫折。 | 唐·韓愈《進學解》:“命與仇謀,取敗幾時。”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儀禮·士昏禮》:“吾君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周書 郭彥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 ,要命。 | 葉圣陶《線下 外國旗》:“壽泉這家伙只會對我發脾氣,只會說幾句短壽促命的話,真個臨到緊要關頭,他連心竅都塞住了。”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記了沈昆銅,忘記了城外的抗清義師,忘記了我正在做著性命攸關的勾當!”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
臨危授命 |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命途多舛 | 舛:不順,不幸。命運充滿不順。指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 唐 王勃《滕王閣餞別序》:“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
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 |
紅顏薄命 | 舊指美貌女子不是早 ;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難。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總則我紅顏薄命。” |
救命稻草 | 借以活命的稻草。指人在困境時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東西。 | 王朔《永失我愛》:“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勁兒了。” |
長命百歲 | 壽命很長,能活到一百歲。常用作祝福長壽之詞。 | 元 無名氏《藍采和》第四折:“這個道七十,那個道八十,婆婆道九十,這廝淡則淡到長命百歲。” |
相依為命 | 依:依靠;為命:為生;過日子。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 晉 李密《陳情事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
薄命佳人 |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元·洪希文《書美人圖》:“可憐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類如此。”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
收回成命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決定。 | 宋 鄭興裔《辭知廬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誠,鑒臣之拙,收回成命。” |
愛財如命 | 愛:吝惜;舍不得。吝惜錢財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形容對錢財的貪婪、吝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 清 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來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愛財如命,何況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這更沒錢不行了。” |
真命天子 | 舊時所謂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四卷:“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識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
立命安身 |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著落。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云:‘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 |
一命嗚呼 | 指人 亡。嗚呼:古漢語嘆詞;舊時常用于祭文;后來借指 亡。 | 清 劉鶚《老殘游記》:“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了八月邊,就一命嗚呼哀哉 了。” |
了身達命 | 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問道亞仙的今世今生,則俺那鄭元和可甚么了身達命。” |
唯命是聽 | 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 |
人命關天 | 關天:比喻關系重大。事關人命;關系重大。 | 元 關漢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揀選,忒姻眷不得可將人怨。可須因緣數定,則這人命關天。” |
疲于奔命 | 疲:疲乏;勞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處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應付;非常疲勞。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盡。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使敵疲于奔命,人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
命世之才 | 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 漢·李陵《答蘇武書》:“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 |
人償命,欠債還錢 | 償:償還。 人者須抵命,欠債者要還錢。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可知道 人償命,欠債還錢,你這般說才是。” |
重氣徇命 | 重視義氣,慕求聲名。 | 南朝 梁 沈約《為東宮謝敕賜孟嘗君劍啟》:“田文重氣徇命,四豪莫及。” |
聽天由命 | 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作主觀努力;這是一種宿命論思想。聽:任憑;由:順隨。 | 清 無名氏《說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樓上,拋球擇婿,對天祝道:‘姻緣聽天由命。’” |
俯首聽命 | 俯:低下;首:頭;腦袋。低著腦袋聽從命令。形容馴服順從的樣子。 | 漢 焦贛《易林 兌之否》:“俯伏聽命,不敢動搖。” |
致命一餐 | 舍棄生命,報答一餐飯的恩情。泛指舍 報恩。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 |
命在旦夕 |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 去。 | 唐 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
決命爭首 | 拼命爭先而戰。 | 漢·李陵《答蘇武書》:“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 |
礙難從命 | 礙:妨礙;從:聽從。由于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命令或吩咐。 | 《三打祝家莊》第一幕第一場:“你回去復李大官人,本當將時遷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賊黨,礙難從命。” |
樂天知命 | 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運。以聽任命運的安排為快樂;并安于自己的處境。這是古代宿命論的思想。 | 《周易 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
辭不獲命 | 謂辭謝而未獲允許。 | 《莊子·天地》:“魯君謂葂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 |
生有命,富貴在天 | 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 《論語 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 生有命,富貴在天。’” |
耳提面命 | 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嚴厲而又懇切的教導。 | 《詩經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命里注定 | 舊時迷信說法,命運早已決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說靈不靈!” |
天命有歸 | 天命:上天的意志;歸:歸宿。上天所安排的歸宿。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見天命有歸,豈是人為。” |
革命反正 | 變革天命,使之恢復正常。借指改朝換代。 | 《周易·革》“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
君命無二 |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絕對的權威性。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君命無二,古之制也。”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春秋·齊·孫武《孫子兵法·變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3回:“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典身賣命 | 典當身體,出賣性命。指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就典身賣命,也酬謝師恩。” |
性命交關 | 交關:相關。形容關系重大,非常緊要。 | 清 夏綸《杏花村 監鬧》:“此事是你我性命交關的事。” |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 先秦 莊周《莊子 人間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謀財害命 | 謀:謀求;謀取。圖謀錢財;殘害性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也只是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