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搜的成語
有關搜的成語
有關搜的成語共收錄21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拔樹搜根 | 比喻追究到底,徹底查問。 | 見“拔樹尋根”。 |
刨樹搜根 | 喻追究底細。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聽這部書,也不過逢場作戲,看這部書,也不過走馬觀花。真個的,還把有用精神置之無用之地,費這閑心去刨樹搜根不成?” |
旁搜博采 | 廣泛搜集采取。 | 明·李贄《續焚書·序匯·史閣敘述》:“君知其難,則自能旁搜博采,若我太祖高皇帝然,唯務得人而后已。” |
搜巖采干 | 比喻多方搜求民間遺才。 | 《魏書 段承根傳》:“剖蚌求珠,搜巖采干。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
搜根剔齒 |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1回:“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 |
旁搜遠紹 | 廣泛搜集,遠承古人。 | 唐·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
搜腸刮肚 | 比喻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 明 馮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個家搜腸刮肚,不知饑,不知渴,只覺得口內生煙。” |
東搜西羅 | 指到處尋找與搜集。 | 許地山《空山靈雨 補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為,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 |
搜索腎胃 | 形容竭力思索。指構思詩文。 | 宋·陳師道《<寇參軍集>序》:“苦心竭思,搜索腎胃,如與世士出寄作新,夸多而斗捷,以角一時之名者。” |
搜索枯腸 | 枯腸:心腸都枯干了。比喻寫作思路貧乏。形容極力冥思苦想的樣子。 | 明 邵璨《香囊記》:“老夫如今年邁,沒心緒搜索枯腸,偷今換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
搜揚仄陋 | 搜:尋求;揚:舉薦,選拔;仄:通“側”;仄陋:指微賤的人。搜羅和舉薦地位卑微的賢人。 | 《晉書·紀瞻傳》:“先王身下白屋,搜揚仄陋,使山無扶蘇之才,野無《伐檀》之詠。” |
搜揚側陋 | 搜:尋找。揚:選拔、舉薦。側:同“仄”。側陋:隱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尋找和舉薦地位低微的賢能之士。亦作“搜揚仄陋”。 | 《尚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
搜奇抉怪 | 搜:搜索。抉:抉擇,挑選。奇、怪:奇異的,罕見的。搜索新奇的,挑選罕見的。多指詩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檢怪”。 | 唐·韓愈《荊譚唱和詩序》:“志存乎《詩》、《書》、寓辭乎詠歌,往復循環,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鏤文字。” |
搜奇訪古 | 搜:搜索,尋求。搜尋奇山異水,訪問名勝古跡。 | 《宣和畫譜·山水·高克明》:“喜游佳山水,搜奇訪古,窮幽探絕,終日忘歸。” |
搜奇選妙 | 搜:尋求,搜羅。搜羅和挑選奇妙的東西。 | 晉·張載《扇賦》:“若乃搜奇選妙,絕色寡雙……修短雖異,而光彩齊同。” |
窮搜博采 | 搜:搜羅。廣泛地搜集采摘。 | 《明史·方伎傳·李時珍》:“乃窮搜博采,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藁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 |
搜根問底 | 搜:尋求。指追問其原因和結果。 |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彩云的大姐,正要問那位叫的,只說得半句,被彩云啐了一口道:‘蠢貨!誰要你搜根問底?’” |
搜章摘句 | 搜:尋求;摘:選取。指抄襲他人文章的詞句。 |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
搜章擿句 | 謂搜求摘取片斷的文句。 | 《新唐書·段秀實傳》:“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棄去。” |
文搜丁甲 | 文章精妙感動神靈。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 明·陳汝元《金蓮記·偕計》:“詩泣鬼神,寶氣騰吳練;文搜丁甲,精芒全爍秦金。” |
搜腸潤吻 | 謂飲茶潤澤喉吻,促進文思。極言飲茶的樂趣。 | 唐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